-
14
2022-12春秋吳王僚劍
吳王僚劍距今已有2500多年歷史。此劍為吳王僚生前使用的佩劍,劍整體呈窄長扁條形,扁莖無格,無首,莖、身相連處為斜折肩。前鋒尖銳,兩刃近鋒處略呈弧形內收,向后漸寬。劍身中線起脊,直通莖端。莖作梯形,近首處最窄。莖上一穿,位于中部略近折肩處。...
-
13
2022-12清陳字米顛拜石圖軸
陳字,字無名,號小蓮,浙江諸暨人,陳洪綬子。自幼從父習畫,擅繪人物、花鳥,用筆簡勁,形象多夸張變形。圖中所繪米顛即宋代文人米芾,其凡覓得兼具瘦、透、漏、皺四大特色的奇石,必沐浴焚香,穿起官服三拜九叩,呼之為兄,故有“米顛”之稱。此畫正在《象...
-
10
2022-12文人畫傲嬌頂流:倪瓚及他的《苔痕樹影圖》
在今年舉辦的“江蘇人氣寶藏”評選中,無錫博物院藏倪瓚《苔痕樹影圖》以高票入選。倪瓚紙本墨筆苔痕樹影圖軸,無錫博物院的鎮館之寶,1987年入藏,35年過去,它仍然是大家矚目的焦點。究竟倪瓚畫作有著怎樣的魅力呢?無錫博物院院長肖煒談到,“無錫,...
-
09
2022-12揚州八怪、清初四僧,看文人畫的多元流變
由明入清,隨著商品經濟以及市民階層的興起,傳統文人畫亦逐漸走向多元之流變。明代“吳門畫派”針對不同受眾已有雅俗之分,清中期“揚州畫派”不拘古法、標新立異,呈現出通俗化、市民化等特點,及至清末上海開埠,活躍于此的“海上畫派”力求入古出新、雅俗...
-
08
2022-12清代爐鈞釉瓷瓶
爐鈞釉是雍正年間創燒的低溫窯變花釉品種之一,是景德鎮仿宜興“宜均”陶器而燒制的。因史載“爐鈞”一種,乃爐中所燒,故名“爐鈞”。無錫博物院藏清爐鈞釉瓷瓶,高13.3厘米,花口,束頸,鼓腹,圈足外撇。口沿、圈足缺釉處露出原始胎色。通體施爐鈞釉,...
-
05
2022-12容曜丹青,走進中國人物畫
中國人物畫歷史悠久,至明清時期,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吸取借鑒外來技法,于繪畫技藝、表現方式和風格特征等方面均有創新與發展。周培源先生所珍藏人物畫作類別多元,涵蓋名臣、名士、造像、閨閣、仕女等多種題材,其中文人名士人物畫集娛樂、藝術與觀賞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