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2022-12文人畫傲嬌頂流:倪瓚及他的《苔痕樹影圖》
在今年舉辦的“江蘇人氣寶藏”評選中,無錫博物院藏倪瓚《苔痕樹影圖》以高票入選。倪瓚紙本墨筆苔痕樹影圖軸,無錫博物院的鎮館之寶,1987年入藏,35年過去,它仍然是大家矚目的焦點。究竟倪瓚畫作有著怎樣的魅力呢?無錫博物院院長肖煒談到,“無錫,...
-
09
2022-12揚州八怪、清初四僧,看文人畫的多元流變
由明入清,隨著商品經濟以及市民階層的興起,傳統文人畫亦逐漸走向多元之流變。明代“吳門畫派”針對不同受眾已有雅俗之分,清中期“揚州畫派”不拘古法、標新立異,呈現出通俗化、市民化等特點,及至清末上海開埠,活躍于此的“海上畫派”力求入古出新、雅俗...
-
08
2022-12清代爐鈞釉瓷瓶
爐鈞釉是雍正年間創燒的低溫窯變花釉品種之一,是景德鎮仿宜興“宜均”陶器而燒制的。因史載“爐鈞”一種,乃爐中所燒,故名“爐鈞”。無錫博物院藏清爐鈞釉瓷瓶,高13.3厘米,花口,束頸,鼓腹,圈足外撇。口沿、圈足缺釉處露出原始胎色。通體施爐鈞釉,...
-
05
2022-12容曜丹青,走進中國人物畫
中國人物畫歷史悠久,至明清時期,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吸取借鑒外來技法,于繪畫技藝、表現方式和風格特征等方面均有創新與發展。周培源先生所珍藏人物畫作類別多元,涵蓋名臣、名士、造像、閨閣、仕女等多種題材,其中文人名士人物畫集娛樂、藝術與觀賞于一...
-
03
2022-12高山流水遇知音,竹廬飲茶共尋文人逸趣
清 “流泉”款木古琴錫博珍藏,通長121厘米,寬19.5厘米,厚度8.3厘米,重2.15kg。仲尼式古琴。古琴一般長約三尺六寸五(約120—125公分左右),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般寬約六寸(20公分左右),厚約二寸(6公分左右)。琴體下...
-
28
2022-11來試人間第二泉|無由持一碗,寄與愛茶人
宋代統治者“崇尚斯文”,文人群體更為擴大,文人雅集更為頻繁。而宋代亦是茶文化極為興盛的時代,茶事被稱為“盛世之清尚”,從皇室貴胄,文人雅士到平民百姓,都以極大地熱情參與到茶事活動中去,兔毫盞也隨之興起。圖片來源網絡 侵刪“兔毫紫甌新,蟹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