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4
2023-01五代越窯牡丹瓷尊
1959年6月,原無錫市博物館在錫山西麓開挖映山湖的工程中,征集到1件出土的牡丹瓷尊。這件瓷尊高7、口徑5、腹 徑9.3、足高1.5、足徑6.4厘米。器身扁圓,直頸,圓肩鼓腹,圈足上斂下撇。胎薄。肩部至底飾印刻重疊三層牡丹花瓣,內(nèi)層花瓣只露...
-
02
2023-01清代翡翠福壽雙全紋水盂
水盂,又稱水盛、水丞,是研墨時盛水的器皿,系書案三珍之一,兼?zhèn)鋵嵱门c觀賞的功能,自古為文人雅士所鐘愛。無錫博物院藏清代翡翠福壽雙全紋水盂,整體呈桃形,內(nèi)壁掏膛盛水,器身浮雕桃葉桃枝,翠頭碧綠處巧雕蝙蝠和磬紋,寓有福壽雙全 、吉慶有余之意。該...
-
01
2023-01錫博館藏|現(xiàn)代陶壽伯三色梅圖軸
“眾芳搖落獨喧妍, 占盡風情向小園。疏影橫斜水清淺, 暗香浮動月黃昏。”嚴冬百花凋零,唯有梅花生機勃勃,傲然挺立在凜冽的寒風中,紅的如火,白的似雪,綠的如玉……無錫博物院藏現(xiàn)代陶壽伯《三色梅圖》就描繪了這明麗動人的美景。陶壽伯(1902—1...
-
28
2022-12在線微課|江南茶事美學——茶室薈(貳)
乾隆十六年第一次南巡后,受到江南人文、景觀影響,在短時間內(nèi)陸續(xù)蓋了數(shù)個茶室。其中,無錫惠山聽松庵竹爐山房“竹爐文會”(竹茶爐文會與竹爐詩畫卷)的影響最深。不僅茶舍名稱取名“竹爐山房”,煮水茶爐亦模仿惠山“竹爐”制作;如玉泉山靜明園的“竹爐山...
-
27
2022-12在線微課|江南茶事美學——茶室薈(壹)
大唐盛世,四方來朝,威儀天下。茶,就在這個歷史背景下,由一群出世山林的詩僧與遁世山水間的雅士,開始了對中國茶文化的悟道與升華,從而形成了以茶禮、茶道、茶藝為特色的中國獨有的文化符號。至宋代,茶席不僅置于自然之中,宋人還把一些取型捉意于自然的...
-
21
2022-12金代雙魚紋銅鏡
魚紋在女真文化中是祥瑞的象征。金代魚紋鏡數(shù)量眾多,紋飾豐富,深受女真人喜愛。無錫博物院藏金雙魚紋銅鏡,直徑10.7厘米,厚0.3厘米。圓形,圓鈕,素緣。銅鏡分內(nèi)外兩區(qū)。內(nèi)區(qū)為雙魚紋,兩條鯉魚首尾相接,在鏡鈕兩側(cè)的水波紋中同向游動,作追逐嬉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