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安葬紀念章
銅質。直徑7.5厘米,厚0.5厘米,重大約159克。國家三級文物藏品。
孫中山安葬紀念章,亦稱奉安紀念章,無錫博物院藏五枚。紀念章呈圓形,紀念章圖案精美,正面為孫中山先生中年時期半身像,像面凸出,雙目炯炯有神,莊嚴而祥和;背面為南京中山陵祭堂外景,中間匾額孫中山手書“天地正氣”清晰可辨,對稱兩側沿環,陰刻吳敬恒小篆二十一字,自右向左為“孫中山先生安葬紀念 中華民國十八年三月十二日”。底部外圓鑄有“MEDALLICARTCO.N.Y”(美商公司名稱)和制造編號。五枚紀念章背面的銘文、匾額、門樓門窗的紋飾等均一致,制造編號分別為503、4708、8044、9866、3170 ;其中一枚系紫銅鎏金,另一枚系紫銅,其余均為黃銅。孫中山安葬紀念章有別于其他一般的紀念章,沒有別針,不能作佩戴之用。其中一枚黃銅的紀念章用藍綾鑲制的盒子盛裝,藍綾上印有國民黨黨徽,精致華美。
偉大的民主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于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靈柩安放在北京香山碧云寺。1929年南京中山陵建成后,擬定于當年3月12日將孫中山靈柩迎回南京,舉行安葬大典,史稱“奉安大典”。后因種種原因,孫中山先生安葬日改為6月1日,這是一件值得紀念的大事,當時除了出版特刊、拍攝專題片、制作相關新聞專題等,總理奉安委員會特委托駐美公使伍朝樞于1929年1月向美國紐約徽章美藝公司,定制了孫中山安葬紀念章發放給參加安葬紀念活動的人員。紀念章由美國著名雕刻家愛迪肯制模,一共鑄造了兩萬枚。在隆重而盛大的安葬大典結束后,總理奉安委員會共向前來參加奉安大典的外國使節、友人、國內各省市的代表和工作人員發放了2000多枚,國民黨副省級以上要員均獲贈1枚。之后,總理奉安委員會和國民黨中央宣傳部聯合編撰出版了《哀思錄》,記載了紀念章的制作、頒發等相關事宜,謂:“應制總理奉安紀念章頒發給專使以為永久紀念”;另外詳細記述了孫中山北上、病逝至移靈北京西山碧云寺暫厝的經過。
(談 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