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震林、羅炳輝使用過的望遠鏡
金屬、玻璃。長:15.2厘米,寬:3厘米。
該望遠鏡譚震林、羅炳輝都曾在抗戰時期使用過,后由王新民捐贈給家鄉無錫。
王新民(原名惠永昌),1916年出生于江蘇無錫,早年在南京中央大學工學院機械系學習三年,參加學生救亡運動,1938年6月參加中國共產黨。1939年5月,任中共東路特委機關刊物《江南》半月刊編輯。1940年6月,任無錫獨立支隊政治處主任。無錫獨立支隊是中共無錫縣委直接領導的一支擁有近百人、40余支槍的戰斗力較強的地方抗日武裝。支隊還在無錫倉下建立地下兵工廠,修理槍械并制造石地雷等武器。1941年5月下旬,新四軍第6師師長譚震林等領導在錫北張繆舍駐地開會,貫徹中共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關于創建和加強我軍軍工生產的重要指示,正式宣布成立新四軍第6師軍實科,決定抽調在地方工作的王新民任科長,將原有的修械所劃歸軍實科領導。新四軍第6師18旅各部隊從干部、戰士中選送了一些技術人員和工人,上海地下黨組織也支援了一些人,6師軍實科迅速組成,并立即著手制造手榴彈、修理槍支、翻造子彈。
1942年夏秋,譚震林到鹽城新四軍軍部工作。翌年1月,譚震林奉命到新四軍第2師任政治委員、中共淮南區委員會書記。那時新四軍第2師師長由副軍長張云逸兼任,實際工作由副師長羅炳輝負責(不久羅炳輝就任師長)。羅炳輝與譚震林曾經在紅12軍共同工作過,那時羅炳輝任軍長,譚震林任政委,兩人合作打了好多勝仗。此時他倆分別多年后在淮南再次合作,很是高興。不久,羅炳輝便將自己在一次戰斗中收繳的這架日軍望遠鏡送給了譚震林。
1943年8月,遵照譚震林、羅炳輝的指示,在江蘇盱眙縣費莊又重建新四軍第2師軍工部,調入王新民任部長,開始擴大2師的軍工生產。那時,津浦鐵路沿線日、偽、頑犬牙交錯,形勢特別嚴峻。2師在譚震林、羅炳輝的率領下,打了許多勝仗,但敵人的碉堡群又多又堅,我方很難攻克。1943年冬,羅炳輝、譚震林下令王新民、吳運鐸等研制能打塌堅固碉堡群的平射炮和炮彈。1944年5月,37mm平射炮試制成功。該炮射程達2千米,可打穿6毫米鋼板,在11月保衛淮南根據地的占雞崗戰斗中,對勝利打塌頑軍碉堡群起了很大的作用。據捐贈人王新民講,為了能清楚觀測炮彈彈道以及落點爆炸情況,譚震林就將這架望遠鏡送給他使用。但是,在無錫博物院后來對這只望遠鏡進行文物評級的鑒定過程中,發現在望遠鏡外套里面的邊沿上,有“贈給王新民同志 羅炳輝贈 1944年5月”的字樣。從這行字的時間上看,與37mm平射炮試制成功的時間相吻合;從內容上看,又像是以它原來主人(羅炳輝)的名義相贈。后來,王新民就是用這只望遠鏡,在占雞崗戰斗中,親眼看到平射炮炮彈穿過碉堡墻壁,在其內部起爆殺傷大量敵人的情景。從那時起,王新民就一直保存著這架望遠鏡,直到1987年捐贈給原無錫革命陳列館。
(肖根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