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博英才⑥|羅聘《臨沈周〈竹堂寺觀梅圖〉》研究——兼論羅聘繪畫中的“吳派”風格
01.作者簡介
譚頻璇,畢業于浙江大學藝術學理論專業,碩士學位。現為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學院在讀博士生,研究方向為明清藝術史。

02.論文全文


03.論文思路
本文一方面通過梳理竹堂寺在明清時期的沿革及沈周竹堂寺詩文版本、書畫著錄,總結出竹堂寺所藏沈周真跡的特點;另一方面將現存多本傳為沈周畫作與臨摹之作進行綜合比較分析,認為無錫博物院藏羅聘《臨沈周〈竹堂寺觀梅圖〉》是存世仿作畫作中最接近沈周原貌的作品。以往的研究中較少談及羅聘對吳門書畫風格的吸取,然在羅聘存世書畫中可見其直接承襲吳派風格的畫作。



04.研究文物
羅聘(1733-1799),字遯夫,小字阿喜,號兩峰,又號花之寺僧、金牛山人、蓼洲漁父、竹叟、衣云和尚、喜道人、鹿裘生、卻塵居士、師蓮居士。原籍安徽歙縣,祖上于明代中葉遷至揚州。羅聘繪畫技藝全面、風格多元,因其在“揚州八怪”中年齡最小,被稱為“揚州八怪殿軍”。羅聘生前即在藝壇享有盛譽,與翁方綱齊名,時人有“吟壇首北翁,畫法數南聘”之論。無錫博物院藏的羅聘《臨沈周〈竹堂寺觀梅圖〉》是一件在其存世大量書畫作品中具有獨特價值的精品之作。

羅聘《臨沈周〈竹堂寺觀梅圖〉》
05.展廳照片

為踐行習近平總書記“讓文物活起來”的宗旨,2022年8月,無錫博物院啟動第二屆“錫博英才行動”青年人才資助計劃,鼓勵更多優秀人才加入到文化遺產傳承的隊伍中來,此次展覽是對入圍青年們研究和創作成果的集中展示。這些成果主要依托于無錫博物院所藏的書畫、玉器、陶瓷器、泥塑等文物資源,題材豐富,形式多樣,極具時代特色。
展覽安排:

展覽:與古為新——2023“錫博英才”成果展
主辦:無錫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
承辦:無錫博物院
時間:2023.7.29-2023.10.30
地點:無錫博物院中區四層展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