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微課|江南茶事美學——茶器薈(一)
茶器,也叫茶具,泛指采茶、制茶、貯茶、烹茶、飲茶等種種工具。根據文獻記載,茶器的歷史可追溯至2000年前,從西漢王褒《僮約》所載“烹荼盡具,已而蓋藏”,可推斷茶器的出現最遲是始于漢代。明許次紓《茶疏》還寫道:“茶滋于水,水藉乎器,湯成于火,四者相須,缺一則廢。”古人還提出“水為茶之母,器為茶之父”的說法,認為飲茶要達到一種好水、好茶、好茶器融通一體的境界,對茶器的講究,由此可見一斑。這不僅是因為精美的茶器有助于人們在茶香裊繞中更好地感受品茶韻味。這些品茶的器具不再是單純的器物,而成為中國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明丁云鵬《煮茶圖軸》無錫博物院藏
那么,茶器又該如何分類呢?
1)按照茶器質地進行分類,主要包括:金屬、陶土、瓷器、漆器、竹木、玻璃、搪瓷、玉石等等。
2)其次,是各類茶匹配對應的茶器,合適的茶器方能泡出好茶。例如綠茶,花茶的茶水顏色淡雅好看,所以一般選用透明玻璃杯或是寶如蟬翼的白瓷,青瓷的無蓋杯;紅茶、黑茶茶水顏色較深,則適合使用紫砂壺。
3)茶器的種類,主要包括主茶具、輔茶具、和各類茶的配具。
主茶具包括:茶壺、茶船、蓋碗、公道杯、品茗杯、聞香杯、托盤等;
輔茶具包括:茶盤、茶荷、茶巾、茶寵、茶道6君子等;
其他茶的配具包括:燒水壺、茶葉罐、泡茶席、茶室用品等。
了解了茶器的分類,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了解茶器中的特別存在——茶寵
一.茶寵是什么?
茶寵,又叫“茶蟲”“小養活”“小玩意兒”,是放置在茶席間的小擺件,其形態萬千,造型與寓意水乳交融。人們在泡茶時,用茶水澆淋或涂抹它,在茶湯的潤澤下,日積月累,其表面就會形成一層溫潤柔和的茶色包漿,且茶香內蘊,更加令人愛不釋手。用現代流行語說,茶寵就是茶席上的萌寵。
二.茶寵的歷史
茶寵的出現,可追溯到唐宋飲茶盛行時期,那時,雖無茶寵之名,卻有茶寵之實。宋代詩人宋無在《寄眠云處士》中寫道:“蘚壇情顧掃,茶寵手能煎”,說的是品茶時,用茶刷蘸茶湯涂抹茶寵,或剩余茶水直接淋漓,年長日久,則溫潤可人,茶香四溢。有意思的是,茶寵最初的造型竟是備受人們敬仰的“茶圣”陸羽。
陸羽煮茶圖
對于愛茶的人來說,“陸羽”這個名字并不陌生,唐建中元年前后,他的《茶經》問世。在這部世界上首次完整、全面介紹茶的巨著中,陸羽對茶的原料、產 地、茶器、制造、水質、煮飲等的評判標準作了系統的闡述,并由此形成了茶道精神,奠定了中國茶文化體系的基礎。
因為陸羽,天下人都懂得喝茶了。也是從那時起,一些賣茶的商家就按照陸羽的外貌和身形塑造瓷像,作為茶行業的祖師爺來供奉。不過,這些商家對“茶圣”并沒有像對神明那樣敬畏虔誠,而是把他的瓷像當作搞促銷的贈品:每買十件茶具,就送瓷像一只。生意好,商家就用茶水供奉;生意差,則用開水澆淋。若“茶圣”泉下有知,恐怕會很郁悶吧。不過,澆淋這一操作,同當代養茶寵的方式如出一轍。到了明萬歷年間,紫砂器的興起使茶寵又露出了如晨光般熹微的光亮。
三.茶寵的養法
茶寵講究的是三分選、七分養,茶寵的材質以陶、紫砂為主,透氣性、吸水性優秀,吸收茶汁并形成包漿。養茶寵就是用茶水滋養它,跟養紫砂壺差不多。一只漂亮的茶寵,是品茶人花時間花心思慢慢“養”成的。那么,茶寵要怎么養才能夠溫潤而有神呢?
第一,切忌水煮。
有些人生搬硬套養壺“開壺”的方法,將剛買的茶寵先上個“鼎鑊酷刑”,放進沸水里煮,以為可以去掉土味。殊不知,茶寵跟紫砂壺不同,一些雕工細膩的茶寵細節處比較脆弱。水沸時,茶寵會隨汩汩翻騰的水泡左沖右撞,難免有磕碰的風險。
第二,切忌久泡。
茶寵要養出包漿,需要時間的沉淀。有些心急的茶友恨不得今天養,明天就出包漿。于是,他們就把茶寵往廢茶桶里一丟,然后不聞不問,悶些時日再撈起來,美其名曰“人工發酵”。可如果遇到潮濕或炎熱的天氣,廢茶水很容易變質,一旦殃及茶寵,就成“臭蟲”了。而且,這也違背了養茶寵的初衷。
第三,切忌“多情”。
這一點跟養壺一樣,要“用情專一”,只用一種茶水來養,不要朝三暮四。不同的茶類,茶湯顏色各異,如果不分青紅皂白混養,恐怕會養出色澤不均的變色龍。許多人會用茶色比較深的熟普來養,認為這樣效果明顯,其實不然,紅茶、武夷巖茶、老白茶等也有不錯的效果。而湯色較淺的綠茶,“上色”的效果則相對較慢。
第四,張弛有度。
養茶寵不只是茶水“淋浴”,也要張弛有度,干濕并重,讓它身上的氣孔打開,充分呼吸。比如,可用茶刷或養壺筆輕輕拂拭,或用茶巾擦拭,或用手反復揉搓,給它做一個全身“按摩”。
四.茶寵的寓意
玲瓏可人的茶寵,是茶席間、茶桌上一道靈動的風景,也是一個洋溢著閑情雅趣的小世界。它們的形態取材廣泛、變化多端,涵蓋了禽鳥、蟲魚、花草、果蔬、人物等題材,雅俗共賞,而且都有著美好的寓意或深刻的哲理。
人氣最高的茶寵當然要算金蟾,就是金錢的諧音,寓意招財,蟾身上背著的是“錢串子”,就有錢一串串進家門之意,有些金蟾口里含錢,還可以轉動,用手“轉錢”自然就是“賺錢”。也有口里不含錢的金蟾,擺放時嘴對門外,代表“吸財”。
常見的還有神獸貔貅,是龍之九子,其威猛能威懾妖魔,可做鎮宅守護的瑞獸,又有嘴無肛,這決定了它只能進不能出,寓意守財。此外,雄獸代表財運,雌獸代表財庫,合起來意為招財藏寶,所以常常被成對使用。
大象也較為常見,象善吸水,而在我國傳統文化中水為財,含義不言自明。同時,象稟性溫和,也象征著吉祥如意。類似的還有很多較為傳統的茶寵,如蝠、猴、龜、鯉魚躍龍門、笑口常開的佛像等中國傳統吉祥文化符號。
茶寵作為品茶的器具,是中國茶文化的重要元素之一,不僅僅只是單純的器物。經歷了明清兩代的興盛,茶寵雖然作為茶文化的衍生,但也逐漸擁有了自己的歷史和文化內涵。茶寵已經與茶壺、茶杯等器具一起成了茶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與茶文化相互交融,并對茶文化進行了補充。基于時代發展人們的精神需求與審美愛好的變化,為茶文化增添了更多內涵和樂趣。
參考文獻:
[1]楊巍.茶寵:席間清玩[J].文化漫筆.2019(6):43-45;
[2]吳建勛.由茶具的演變談中國茶文化.農業考古,2013;
[3] 曹君,李瑋.茶文化在紫砂壺藝術設計中的體現[J].中國陶瓷,2015,51(05):8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