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微課|其紋蓁蓁——彩陶紋飾鑒賞(壹)
大家有見過彩陶嗎?知道彩陶有哪些類型嗎?有沒有仔細觀察過它表面的紋飾呢?
1983年3月希臘贈幾何紋彩陶壺(無錫博物院藏)
彩陶是指一種繪有黑色、紅色的裝飾花紋的紅褐色或棕黃色的陶器。它是原始社會人們?nèi)粘I畹闹饕髅螅y樣繪制是裝飾陶器的主要手法。如果說彩陶體現(xiàn)了原始人類的生活需求,那么裝飾陶器的紋樣則體現(xiàn)了他們的精神需求,是在功能需求之上的精神升華。
壹
中國彩陶的文化類型
我國的彩陶類型豐富多彩,從地域上劃分,有黃河中游的仰韶文化、黃河上游的馬家窯文化、黃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長江中游的大溪文化、長江下游的良渚文化、河姆渡文化等。時間上則是從公元前6000多年左右,一直延續(xù)。
(表格中紅字部分代表重點)
貳
彩陶紋飾的表現(xiàn)形式及演變
1. 人面紋
人面大多為圓形,眼或睜或閉,眉以上和人中以下為黑底白紋,中間為白底黑紋。這種黑白黑的對比增強了裝飾效果。在頭頂和太陽穴、嘴等部位裝飾有魚紋或向上彎的鉤紋,異常奇特。眼以上涂成黑色或空白的三角形,耳部或作向上的彎鉤,或飾魚紋,嘴用兩道相交的斜線表示,兩邊也各飾一條魚紋。
人面魚紋盆(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
這件陶盆上畫有人面,人面兩側(cè)各有一條小魚附于人的耳部。
它很可能是原始人在水中捕魚的真實描繪:人在水中只露出頭部,捕到魚后或銜于口或系于頭上,以便再騰出手來繼續(xù)捕魚。它也很可能是緣于早期原始的動物崇拜。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常常遭到水的威脅,在洪水泛濫和水中作業(yè)時,溺水致死的事常會發(fā)生。于是人們深感人比不上水中的魚,希望自己有魚的本領(lǐng)甚至希望自己變成一條魚,這些想象便自然產(chǎn)生對魚的崇拜。
2.魚紋
仰韶文化階段,彩陶藝術(shù)逐步走向繁榮,于是誕生了古樸而精美的各類圖案。時代最早、頻繁使用的圖案就是魚紋。
彩陶魚紋盆(仰韶文化半坡類型)
此盆的外壁畫有比較寫實的魚紋。在以半坡為代表的仰韶文化遺存中,魚紋是母題花紋,由這種母題花紋又演化出一系列的子題花紋,演變過程是由完整向局部演化,由寫實向抽象演化。
彩陶魚紋的變形手法是對裝飾紋樣由具象到抽象演變最具代表性的紋飾符號。從早期較為真實的魚紋到中期明顯向圖案化發(fā)展,紛紜復(fù)雜的各種幾何形魚紋在這一時期逐漸形成了幾種固定的符號。早期兩頭相對的魚頭演變成了一組相對的三角形,魚身的陰陽三角逐漸形成了十字花狀符號;另一種略去魚頭的魚,后來分化除了一種兩灣月相背的符號和有一個圓點與剪刀似的魚尾組成的符號。
3.蛙紋
在馬家窯文化馬廠類型的彩陶中,蛙紋是主要的紋飾之一。馬家窯文化時期,隨著農(nóng)耕文明的產(chǎn)生,古老的先民逐漸走出了大山,走近水源,開始墾荒種田,定居生活。這樣的生活,雖然可以讓他們過上安定的生活,但是,水患確實侵擾著他們,吞噬著他們賴以生存的家園。正是因為如此,代表水的漩渦紋便一直流行于馬家窯文化時期,進而蛙紋也流行開來。
彩陶蛙紋壺(馬家窯文化馬廠類型)
變形蛙紋作為馬家窯文化馬廠類型彩陶上常見的裝飾紋樣之一,體現(xiàn)了遠古人們對于繁衍生殖的渴望。青蛙產(chǎn)下許多卵,孵出許多蝌蚪,正是繁衍旺盛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