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微課|吳帶當風——人物白描②
宋元時期白描的獨立成科
到了宋元時期,白描逐漸獨立成科。北宋李公麟是白描技法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筆法清麗流暢,其線樸實、內斂、簡練而飽含氣韻,線條在畫面中具有超越表現對象的人文美感。李公麟不僅完備了白描的造型能力,并使之兼具表情與審美的功能。至此,“白描”有了質的飛躍,它不再只是作為正式創作前的存在,而一躍成為一個畫科。
李公麟《五馬圖》
宋元時期,白描技法在人物畫和花鳥畫等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如北宋仲仁、南宋揚無咎、元代趙孟堅、張守正等畫家,都采用了白描手法來描繪花鳥,為白描技法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元明清時期白描進一步發展
元代,文人畫興起,雖然以水墨寫意畫為主流,但趙孟頫等人的工筆白描作品,依然顯示出對線條質量的極高要求,體現了文人士大夫的審美趣味與文化追求。
趙孟頫《飲馬圖》
明清兩代,工筆畫白描藝術進一步發展,出現了更多風格流派。明代的戴進、唐寅等人在繼承前人基礎上,融入個人風格,使白描作品更加生動自然;清代的惲壽平、任伯年等則在花卉、人物畫中,展現了白描線條的新風貌,強調筆墨情趣與個性表達。至近代,隨著西方繪畫技法的傳入,傳統工筆畫面臨挑戰,但也促進了白描技法的革新。徐悲鴻、林風眠等藝術家嘗試將西畫的透視、解剖知識融入傳統技法,使白描藝術在保留傳統韻味的同時,增添了新的視覺語言與表現力,為白描藝術的現代化轉型開辟了新徑。
結語
白描作為中國傳統繪畫藝術的瑰寶,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價值在世界藝術之林中獨樹一幟。我們應該珍惜和傳承這一寶貴的文化遺產,不斷探索和創新,使其在當代社會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為推動中國文化的繁榮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工筆白描人物教學及實踐》楊菱菱
《淺論白描藝術的發展歷史與未來》吳施杰
《淡墨寫就無聲詩李公麟及其畫風研究》
圖片來源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