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名啦!|四月活動早知道
一、我們的節日:曲水尋春——《蘭亭集序》書法臨摹
上巳節是古代舉行“祓除畔浴”活動中最重要的節日,人們結伴去水邊沐浴祭祀,稱為“祓禊”,祈求消災辟邪,祓除不祥。魏晉以后,上巳節派生出另外一項重要習俗——曲水流觴。本次活動,我們定制以館藏文物《蘭亭集序》為藍本的字帖邀請大家臨摹,在翰墨飄香間,體驗古人上巳游春的閑情雅趣。

活動時間:4月5日9:30
活動地點:無錫博物院一樓大廳
活動對象:親子家庭
參與方式:點擊官微閱讀原文,進入報名頁面
二、我們的節日:與古人游——清明投壺體驗活動
投壺,是古人宴會時禮節性的游戲,也是一種禮儀。投壺來源于射禮,盛行于戰國時期。以投壺代替彎弓,以樂嘉賓,以習禮儀。清明時節,草木蔥蘢,春光爛漫,正是出門游玩的好時節。我們何不效仿古人,來比拼一下投壺的技藝呢?本次活動將結合“江河輝映”展覽中的傳統青銅禮器,并以此代壺,在知禮學禮的同時,感受一下傳統禮儀游戲的樂趣。

活動時間:4月5日13:30
活動地點:無錫博物院一樓大廳
活動對象:社會公眾
參與方式:現場參與
三、文博課堂:食光冉冉——春秋銅鼎拼圖
“民以食為天”,飲食器具是中國飲食文化的載體,從無到有,從簡到繁,從粗到精都意味著生產力的提升和人類文明的進步。人們結束了茹毛飲血的時代,學會了烹飪“熟食”,飲食器具應運而生,到青銅時代,餐具已有了各種各樣的形制,被應用于不同的場合。本次課程將結合“江河輝映”展覽中的食器酒器,并以“鼎”為核心,帶領青少年們一睹青銅時代的飲食文化風采。

活動時間:4月8日13:30
活動地點:無錫博物院社教體驗區
活動對象:14至18周歲(額滿為止)
參與方式:點擊官微閱讀原文,進入報名頁面
四、藝術課堂:“丹青煥彩”繪制巖畫體驗
巖畫是人類早期的原始藝術形式,以石頭為畫布,在其上磨刻和涂畫人們的生活場景和理想愿望,是史前人類留下的繁衍生息的歷史畫卷。巖畫的特點在于由于當時的物質條件和技術手段的局限,人們很難刻劃細節部分,必須略去細節,抓住基本形,突出事物的主要特征。課程中,我們將通過在石頭上繪畫來感受巖畫的魅力。

活動時間:4月15日13:30
活動地點:無錫博物院社教體驗區
活動對象:18周歲以上(額滿為止)
參與方式:點擊官微閱讀原文,進入報名頁面
五、科學課堂:“長虹臥波”之拱橋
拱橋,造型優美、曲線圓潤,富有動態感。我國的拱橋形式獨具一格,造型之美,世界少有。有駝峰突起的陡拱,有宛如皎月的坦拱,也有長虹臥波、形成自然縱坡的長拱橋。今天的課程,我們將以研學旅行《江南古橋》為依托,向同學們介紹幾座無錫著名的拱橋,帶領同學們一起了解拱橋的歷史和搭橋承重的原理,并親手搭建一座屬于自己的搭橋模型。

活動時間:4月22日 13:30
活動地點:無錫博物院社教體驗區
活動對象:10至18周歲(額滿為止)
參與方式:點擊官微閱讀原文,進入報名頁面
六、科普劇:《小魚找新家》
本劇以婷婷與佳佳兩位小朋友幫助一條求救的小魚尋找新家為主線,一路上遇到龜婆婆、石頭婆婆,并在她們的幫助下,最終尋找到新家園。本劇讓小朋友了解水土流失的概念,學習環境保護的知識,了解節約用水的重要性,希望小朋友能從自身做起,成為一名環保小衛士。

活動時間:4月1日、4月8日、4月15日、4月22日、4月29日14:00
活動地點:無錫博物院大廳
活動對象:社會公眾
參與方式:現場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