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泥人
時間: 2019年09月21日 瀏覽次數:
1465
宜興紫砂藝術在宋代就已現端倪,明清兩代獲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明代制壺高手輩出,時大彬是其中冠絕古今的大家。清代時紫砂壺被引進宮廷,紫砂藝術也因此進入了鼎盛期,陳鳴遠、邵大亨、陳曼生、楊彭年等紫砂大家相繼問世。
惠山彩塑在無錫已有400年的歷史,通常分為粗貨、細貨兩大類。無錫大阿福,就是典型的粗貨,體態飽滿,憨態可掬,富有生活情趣。細貨多以戲劇題材為主,又稱手捏戲文。明末清初時出現了很多手捏戲文的專業作坊和專業藝人,其中,以丁阿金創作的昆曲戲文和周阿生創作的京劇戲文,藝術技巧最為高超。惠山泥塑發展到清代最為繁盛,在惠山腳下形成泥塑的專業市場,有“家家善塑,戶戶會彩”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