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博新展|“融——無錫近現代商業美術100 ”策展手記
【展覽時間】2023年12月8日至2024年2月28日
【展覽地點】周懷民藏畫館一層臨展廳(運河公園A區23號)
【主辦單位】無錫博物院
【承辦單位】周懷民藏畫館
【協辦單位】無錫市圖書館、江南大學設計學院、無錫市收藏家協會
【展陳支持】張小平 王安霞 吳建軍 陳原川 吳玲 劉波 陶剛 季雪雯 陶曉夢
近代無錫的發展之路,是放眼全國都獨具特色的“破圈”模式。在近代中國急劇動蕩的時代背景下,無錫城——這個歷史上長期位列縣級行政區的“小城”,萌生出了獨具特色的民族工商業文化,成為了中國重要的工業城市。富足的城市基底與務實的市民性格延續至今。易被忽視的是,無錫地域文化中的實用性和人文特征對近現代商業美術影響和塑造,以及社會經濟與文化藝術之間哺育與反哺關系。基于這樣的考慮,讓“商業美術”展覽選址在無錫清末著名的九豐面粉廠舊址改造而成藝術展館——周懷民藏畫館舉辦,也具有獨特的意義。
周懷民藏畫館建筑的變遷
展覽入口
商業美術設計是美學和社會心理學的統一。因為受眾是廣大的消費者,商業審美意識的目標指向必然是具象且大眾化的。本展覽所梳理的美術形式萌發于近現代中國社會的巨大變遷時期的無錫。其留存至今的形式樣本最豐富的就是各類以平面媒介為載體的美術設計。它起著溝通企業——商品——消費者橋梁的作用。它們在今天應被界定為“視覺傳達設計”。那么,如何以近現代歷史機遇中的無錫為基點,觀照商業美術的種種閃光點?商業美術的起源與嬗變與無錫這座城市的內在性格有怎樣的關系?以上問題,正是“融——無錫近現代商業美術 100 ”特展試圖提供給公眾的一個觀看展覽的新向度。
本次展覽并非以純粹線性的歷史順序呈現無錫的商業美術樣態,更像是以展覽作為知識生產的過程,而非傳統意義上知識權威的輸出角色,讓看似線性的歷史以“塊面”的方式傳達給觀眾,展示了11個無錫近現代商業美術的演進樣本。包括商標設計、書刊封面設計、插畫、廣告設計等等,包括張光宇、張正宇、曹涵美等無錫籍美術家、設計家的作品,以及取材于無錫復古美學、符號的當代設計作品等。也對當下商業藝術價值的建構提供一個全新的視點。
這是一個“養眼”的展覽,關心歷史的觀眾可以從中管窺城市轉型進程之豐廣,愛好藝術的觀眾可以領略商業美術設計遺存之美。思考社會學的觀眾可以從中搜尋地域文化傳承的深層次原因。當然,展覽也將通過商業美術發展的內在邏輯提煉這座小縣城之所以異軍突起的原因,這源于以開拓進取為核心質素的傳統吳文化的滋養,更得益于義利兼顧、敢為人先的工商文化熏染而成的務實民風。展覽要做的,就是將商業美術與設計的種種表征通過特定的敘事結構重新組合在觀眾面前,以不預設結果開放式語境,讓觀眾自主尋找亮點和意義。
好的美術設計在追求視覺上的“注目”的同時必然在彼時履行了其應有的職能,這是一種非視覺隱喻下的那種意味綿長的雋永。我們每日被精美震撼的商業插畫在各種媒體端狂轟濫炸,但遠不如兒時的某些包裝和畫片印象深刻。why?
“融——無錫近現代商業美術 100 ”特展于2023年12月8日至2024年2月28日在周懷民藏畫館與您共同探討。
周懷民藏畫館位置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