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江南第一高手
說到“江南第一高手”,你首先想到哪一個?
近期,“藝術長存 湖山生色——周懷民捐贈四十周年紀念展”在錫博開展,其中一件展品給觀眾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清 沈銓 孔雀圖軸無錫博物院藏
這件作品是周懷民老先生于四十年前捐贈給家鄉無錫博物院,是國家二級文物。此畫作者沈銓的人生經歷頗有些傳奇色彩。
沈銓,字衡之,號南蘋,浙江湖州市德清縣新市鎮(一作吳興(今浙江省湖州市吳興區)人。據載,他少時家貧,20歲左右開始從事繪畫,并以此為生。
沈銓在年輕時拜師胡湄。胡湄是名門之后,善花鳥、蟲魚、人物,他在創作花鳥畫時更愿意仿造宋朝時期的繪畫風格,有著重色工筆特點,當時被贊譽為“仙筆”。
清 沈銓 孔雀圖軸無錫博物院藏
沈銓除了師胡湄這位同時代的老師,更重要的是沈銓還以古人為師。《浙江省人物志》中有言:“其畫遠師宋代黃家畫派,近承明代呂紀善繪花卉禽獸,工致精麗、賦色濃艷,極盡構梁之巧。注重寫實,畫風謹嚴工細,造型準確生動”這段話中我們不難看出沈銓師法遠至五代的黃筌,近至明代的呂紀。
雍正九年(1731 年),日本國王中御門天皇慶仁聽說了胡湄、沈銓師生的大名,在看過沈銓所作《百馬圖》后,邀請二人去日本。當時胡湄已經去世,1731年12月3日,沈銓帶著弟子鄭培、高鈞、高乾遠赴日本僑居長崎兩年,直到1733年9月18日乘船歸國。沈銓的到來讓當時江河日下的日本畫壇為之一振,在江戶時代興起了“南蘋畫派”,影響深遠,是日本美術史中的重要一環。
沈銓能夠渡日還要得益于當時中日雙方的政策。清初時,政府為了穩定政局而實行海禁,而日本從豐臣秀吉時代開始,由于基督教徒的思想滲透,出臺了禁止基督教的政策,直到寬永年間(1636年),長崎被指定為荷蘭和中國的許可船可以入港的日本唯一窗口。同時,在1685年,清政府廢除了《遷海令》,允許民眾出海經商。
由于政策的限制,沈銓的活動范圍僅限于長崎一地,他居住在唐領事館,在日期間將技法傳授給他的翻譯熊斐。熊斐為“南蘋派”的“開枝散葉”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熊斐本名為神代彥之進,據說其是早期渡日中國人熊氏的后裔,在自己的畫作中使用了原來的舊姓熊,便以中國風格記錄為熊斐。沈銓歸國后再次派遣自己的弟子高乾來日對熊斐的畫業進行了長達3 年的教導,同時沈銓的畫作仍不斷地輸入日本,以致當時希望能夠自學和欣賞沈銓畫作的人特意到訪長崎,不少都成了熊斐門下的弟子。其中最為出名的有第三代南蘋派門人宋紫石、森蘭齋、鶴亭、黑川龜玉、諸葛監等人,以及富有盛名的司馬江漢。
除了帶出這幾位直系“研究生”以外,“自學”派中更有高手,就是日本寫實畫派“圓山四條派”的創始人圓山應舉。他潛心鉆研過南蘋派的繪畫技巧,被稱為日本的“近代繪畫之祖”,后來,將“中西合璧”的圓山應舉也是浮世繪藝術的先行者。
江戶時代 圓山應舉 牡丹孔雀圖 京都相國寺藏
江戶時代 圓山應舉 狗子圖 敦賀市立博物館藏
由于在日本實在是太受歡迎,回國后的沈銓也聲名大噪,時人有詩云:“江南高手誰第一,吳興沈生世無匹。”
因為頻頻收到來自紫禁城的約稿,于是他被列為清朝宮廷畫家。但沈銓并無官銜,只是臨時受召作畫,所以他主要還是畫松鶴延年、大富大貴、事事如意等商業題材畫,這種生活化的繪畫藝術深受工商士人和平民階層的歡迎,雅俗共賞,他的繪畫藝術對日本藝術的影響持續至今。
參考文獻:
傅玉:《沈銓繪畫藝術研究》
夏英俏:《中國美術學院藏<松鶴圖>之探究》
楊睿潔:《江戶時代的異國趣味:日本“南蘋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