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博物院藏歷代紙幣展在西二展廳開展
時間: 2019年03月30日 瀏覽次數:
5691
3月30日,“紙壽千秋,幣有萬種”——無錫博物院藏歷代紙幣展”在無錫博物院西區二層展廳首次隆重亮相。無錫博物院藏有歷代紙幣3000余張,品種多,數量大,質量高。其中有元代錢裕墓出土的至元通行寶鈔30余張,極其珍貴,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科學價值和工藝美術價值,在同類博物館的紙幣收藏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紙幣的國家,中國紙幣歷史之長、實物之多,是世界之最。中國紙幣濫觴于唐飛錢,發展于北宋的交子、錢引,南宋的會子、關子,金的交鈔寶券,盛行于元、明寶鈔。清末民初,中國的紙幣發行步入鼎盛時期。新中國成立后,人民幣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定貨幣。到目前為止,中國先后發行了五套人民幣。中國紙幣的特點可謂:歷史悠久、品種繁多、數量浩瀚、畫幅較大、圖文并重、印制考究,因而豐富多采,千姿百態。
此次展覽由無錫博物院精心打造,將成為無錫博物院的一個準常設展,展覽共計展出各類紙幣500余張,其中包括元代錢裕墓出土的至元通行寶鈔,大明通行寶鈔和清代戶部官票、大清寶鈔,還有紙幣收藏家錢柏生、王銘嘉捐贈的大量民國時期紙幣,以及近期我院征集的新中國紙幣,充分展示了我院比較全面系統的紙幣藏品體系。這些數量龐大的中國紙幣,無疑是珍貴的文物、時代的縮影、歷史的見證。希望通過這些紙幣,人們能夠了解到各個朝代、各個時期的政治、歷史、文化、藝術以及科學等發展情況,同時,也能了解各個時代的文化藝術水平。
本次展覽持續至6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