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課堂|“以夢起針,以繡落地”刺繡體驗活動簡訊
時間: 2019年08月21日 瀏覽次數:
6575
刺繡是中國古老的手工技藝之一,中國的手工刺繡工藝,至今已經有2000多年歷史了。據《尚書》載,遠在4000多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規定“衣畫而裳繡”。至周代,有“繡繢共職”的記載。湖北和湖南出土的戰國、兩漢的繡品,水平都很高。唐宋刺繡施針勻細,設色豐富,盛行用刺繡作書畫,飾件等。明清時封建王朝的宮廷繡工規模很大,民間刺繡也得到進一步發展,先后產了蘇繡、粵繡、隴繡、湘繡、蜀繡,號稱“五大名繡”。當然,我們無錫的錫繡也毫不遜色。本次“藝術課堂”我們邀請精微繡大師趙紅育工作室的賈小瓊老師,帶大家一起完成絲線繡制鏡面!
本次活動,我們結合博物館館藏楊芝田《絹本花卉圖冊》,取圖冊中的花、葉,采用針繡的方式,古畫新作,重新給予其活力。課程中,賈老師先為大家講解了刺繡的起源和歷史,以及精微繡的發展創新。在了解了理論知識之后,同學們開始上手操作。在絲線刺繡的課程中,同學們先學習劈絲,將絲線一分為六,取出其中一股,再按照老師畫的繡樣縫制。老師們教授了滾針以勾勒花莖,套針來填充葉片。大家全神貫注,一針一針仔細勾勒,最終都在老師們的指導下完成了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