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微課|成長漫游:穆色華庭——名畫中的清裝①
時間: 2025年06月16日 瀏覽次數(shù):
356
這是無錫博物院藏《合歡圖軸》,由李觶和伯巖合作繪制,并贈與鄭板橋。
清 李鱓《合歡圖軸》無錫博物院藏
李觶是清代著名畫家,被列為“揚州八怪”之一。在《合歡圖軸》中,生動地描繪了兩位老者與兒孫歡聚一堂,共享天倫的溫馨場景。畫中的男性老人所穿著的便是清代傳統(tǒng)服飾——長袍馬褂。1644年滿族入關(guān)、定都北京,隨后逐漸建立了對全中國的統(tǒng)治。清政府為了用滿族的服飾來同化漢族人,曾強制漢人剃發(fā)易服,在受到漢人的強烈反抗后,采納了明朝遺臣金之俊的“十不從”政策,其中“男從女不從”,即統(tǒng)一了男人的服飾。清代男裝主要是長袍和馬褂,這兩種都是滿族的傳統(tǒng)服飾。滿族的發(fā)祥地在東北白山黑水之間,旗人入關(guān)之前,社會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水平比較低,靠漁獵采集維持生計,因此滿洲旗人在服飾樣式上大多以袍服為主,更注重于實用性,要便于騎射和狩獵。
1.長袍
清代長袍的款式為圓領(lǐng),清中期后更流行立領(lǐng)、右衽,長到腳踝,一般兩邊開衩,開衩要覆蓋到膝蓋部位,這樣翻身上馬時不纏繞不羈絆身體。
清 醬色暗花緞常服袍 故宮博物院藏
清 玉璧紋江綢袷袍 故宮博物院藏
參考文獻:
王繼峰《清朝服飾制度中的黃馬褂研究》
李桂林《清朝服飾研究——朝堂之美》
圖片均來自網(wǎng)絡(luò) 權(quán)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