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約錫博|5·18國際博物館日“博物知旅”圓滿落幕!
2025年度國際博物館日“博物知旅”主題活動無錫行于5月16日-18日在無錫博物院舉辦,共歷時3天,以“快速變化社會中的博物館未來”為主題,深挖館藏文物“資源庫”、盤活地域文化“基因池”,和大家共同見證文明遺存在數字化環境中“活態重生”,與新時代浪潮“同頻共振”!
01.啟動儀式
本次啟動儀式以暖場舞蹈《書魂》拉開帷幕,隨后為大家揭曉“博物知旅”主題活動無錫行的重磅“年度文化菜單”,內容涵蓋特色展覽發布、“博物知旅”無錫行活動發布、無錫市文創文物產品開發平臺簽約儀式,以及文物數智化項目合作簽約等環節。這是博物館對時代命題的回應,也是向所有熱衷于博物館事業的求知者發出“未來邀約”。





02.特色展覽
“一所博物館就是一所大學校。”展覽,是一個博物館實現文化傳承、教育普及、社會服務及創新發展的核心載體。近期,無錫博物院為配合國際博物館日開展的“繁花與繆斯:阿爾豐斯·穆夏的世紀綺夢”與“金匱遺珍——無錫博物院典藏精品文物展”,一者聚焦于藝術設計的創新與時代精神的表達,一者深耕于歷史文物的挖掘與地域文化的傳承,從不同維度為我們帶來了獨特的審美體驗與深刻的精神啟迪。


03.文博漫游
風雅六藝&文創專區
時代長河的兩端,一頭是古老文明的深邃積淀,一頭是現代生活的多元需求,博物館化作文化擺渡橋,連接過去與當下,讓博物館里的“舊物”,成為可觸摸、可創造的生活美學。
活動現場分為文創專區與“風雅六藝”手工市集。它們并蒂生花卻也各展風華。文創專區呈現了新藝術運動巨匠阿爾豐斯·穆夏的靈感衍生品,將其標志性的優雅線條與華麗色彩融入日常物件,同時提煉江南文化元素,研發了極具本土地域特色的主題文創。除了展售成品,觀眾們也可移步風雅市集,親手體驗傳統技藝:漆扇案前,點染丹青,傳統漆藝的溫潤與現代審美的靈動悄然交融;糖畫攤旁,金黃糖液如流螢落紙,吉祥紋樣漸次成型,香甜里飄散著幾代人的童年記憶;串珠穿引成鏈、干花封進書簽、雕版墨香彌漫、火漆熔蠟成印......大家在自由創作中,感受匠心的溫度,體驗東西方融合的審美智慧與歷史底蘊。



04.非遺漫游
簪花綴月·青絲綰夢
發簪,其形若流云,婉約而靈動;其質或金或玉,溫潤而光澤,鑲嵌珠寶后,更添熠熠華彩,佩于青絲之間,使得鬢影流光。活動中,邀請古風愛好者們來體驗發簪制作,社教老師將螺鈿工藝自唐宋鼎盛至明清革新的傳承脈絡娓娓道來,講述貝殼薄片如何在匠人手中幻作流光溢彩的藝術品。
活動現場,大家手持鑷子,成為傳統技藝的“續寫者”,將虹彩瑩潤的貝殼進行拼貼,將纏枝蓮紋、蝶戲牡丹鑲嵌于簪頭。隨著一片片螺鈿妥帖落位,非遺美學此刻熠熠生輝。


05.科技漫游
3D打印&4D電影
在這個充滿機遇與挑戰的時代,錫博聚焦科技賦能,借科技之利刃,為文化傳承披荊斬棘,讓悠悠歷史在數字星空中肆意舒展。
為此,無錫博物院全新策劃了“青脂凝霜· 復現靈蘊——3D打印文物體驗”活動,以“青玉人鹿圖”為模版,帶大家勾勒立體線條,復刻精美圖樣,從人的輪廓到鹿的姿態,都重煥生機。體驗完傳統文物與現代技術的奇妙碰撞,錫博4D電影院也向觀眾免費開放。震動、吹風、煙霧、氣味等多種環境特效,構建出了逼真的多維空間場景,讓大家仿佛置身電影故事之中,獲得沉浸式觀影體驗。




06.成長漫游
尋衣問道·鞋履尋蹤
《詩經》有云:“糾糾葛屨,可以履霜。”一雙鞋,承載的不僅是步履的溫暖,更是文明的印記。從上古先民以獸皮裹足御寒,到孔子“足躡絲履”以彰禮制;從謝靈運的“登山木屐”踏響山水詩韻,到馬可·波羅筆下元代宮廷的織金錦靴——鞋的演變,恰似一部微縮的人類史詩。
本次活動,通過鞋履文化的演變,帶同學們領悟其中蘊含的工藝智慧、禮制精神和審美流變,讓足下之物成為我們觸摸歷史的生動媒介。在創意手工環節,孩子們化身為小小設計師,用畫筆在鞋面上盡情揮灑創意,讓傳統紋樣與現代元素碰撞出奇妙火花,在方寸之間窺見中華文明的精妙與博大。


07.互動漫游
錫博文物集體“出逃”!留下一地寶藏線索......
小青爐多肉、聚寶盆、萌鹿胸針、松鹿帆布袋、如意福喜鉚釘本......精美文創集體出逃啦!還好有機智的觀眾朋友們,化身文物獵人,穿梭在無錫博物院的各個展廳,他們觀察細節,尋找線索,搜查每一個角落,終于找齊所有寶藏并帶回家,讓歷史的饋贈成為了家中的珍藏。看著各種拍照曬圖的小伙伴們,錯過的寶子是不是覺得虧大了~趕緊關注無錫博物院小紅書官方平臺,一起期待下次活動,繼續探索更多精彩!

錫韻華章·浪漫之夜
音樂,是人類傳承千年的文化瑰寶,亦是滋養心靈的精神源泉。為弘揚高雅藝術,潤澤市民精神世界,提升城市文化格調,無錫博物院在博物館奇妙夜之際,為觀眾呈現了兩場精彩音樂演出。管樂如潺潺清泉,悠揚的旋律四散,為觀眾滌蕩壓力;爵士以浪漫為語,似流動的詩篇,流淌過場館的每一個角落,映出了文物光華。當月色漫過飛檐,音符便化作吟游詩人,字字句句都是時光的心跳,藝術的低語。


考古展專題講座:探賾索隱——科技考古視野下的文明解碼
考古學,旨在以物質遺存為鑰匙,開啟人類文明記憶。考古學者依托各項前沿技術,分析與揭示遺跡遺物,重現古代人類的生產生活,使千年前的社會環境面貌得以立體呈現。
無錫博物院邀請無錫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專家開展此次講座,為聽眾深入淺出地介紹了植物考古、動物考古以及體質人類學在考古工作中的應用,系統地闡述了考古學的科學價值與社會意義,并結合無錫考古實證,闡釋多學科交叉如何重塑我們對史前文明的理解。


08.心手相連·錫博相伴:
打開城市之窗 “聽”見美麗無錫
2025年全國助殘日主題活動暨“助人自助”項目走進無錫博物院。5月17日,“打開城市之窗,‘聽’見美麗無錫” 主題活動,以盲人教師的二胡與聽障孩子的陶笛合奏《世界贈予我的》開場,隨后視障與聽障學生攜手演繹了《聲律啟蒙 ——一東》。聲樂與手語交織的時刻,特需兒童的自信風采觸動全場。
啟動儀式后,孩子們走進錫博助學課堂,參與“‘銅’話故事會之觸摸千年” 課程。在社教老師引導下,他們通過觸摸四件錫博館藏青銅文物,感受紋飾肌理,探尋歷史脈絡,用指尖零距離觸碰文明,領略青銅文化的深邃底蘊。



09.館校館企·戰略合作
整合資源優勢,方能創造無限可能。館校館企戰略合作,標志著文化與經濟的激情碰撞,開啟了智慧與力量的強強聯合。我們攜手并進,走向文化傳承與經濟發展的光明大道。
5月17日,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讓文物活起來”的重要指示精神,響應江蘇省文旅廳《推動文博事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的創新探索,無錫博物院與江蘇銀行共同啟動館企合作簽約儀式暨“尋跡千年·集印江南——‘尋寶之旅’系列活動”,通過多維度的戰略合作框架,奏響城市文化交響樂。
5月18日,我院攜手江蘇省天一中學管弦樂團的30余名學生,為市民獻上了“絢爛五月 放飛青春——2025年國際博物館日館校合作特別匯演 ”。從經典的柴可夫斯基到傳統民樂,他們用蓬勃的朝氣助力博物館事業發展,用琴弦奏響千年文脈,青春與歷史在此刻達成了最美的共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