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微課|古人也是“包包控”?畫中藏著的時尚暗語②
二、古畫“開箱”!穿越千年的爆款包包
唐朝貴婦的“凡爾賽裝備”
看《唐人宮樂圖》里貴婦們隨手擱在案幾上的金線織錦包,放現在就是Birkin級別的存在!法門寺出土的唐代“鎏金雙蛾團花紋銀香囊”,香囊內之香盂鉚接于雙層持平環上,環又與下半球鉚接,使香盂面始終保持平衡。無論香囊怎么轉動,香灰都不會灑出來。
唐 鎏金雙蛾團花紋銀香囊
宋朝的“極簡主義”
《清明上河圖》暗藏北宋“斜杠青年”必備單品:書生背的“算袋”裝筆墨,商人挎的“招文袋”放賬本,連外賣小哥都用油絹包送餐——原來“包郵區”的基因早就刻進DNA!
清宮的“功能性穿搭”
雍正帝射箭不背愛馬仕?麂皮箭囊才是真·頂流!雍正帝在行樂圖里背的箭囊,麂皮材質配鎏金卡扣,既能裝箭又能當潮流腰包。弓箭、扳指、汗巾各安其位,側面暗袋甚至能塞奏折——論功能性,故宮才是“始祖鳥”!
雍正行樂圖 故宮博物院藏
從原始社會的簡陋行囊,到古畫中精致的配飾,再到現代時尚的靈感源泉,古代包包穿越千年時光,訴說著人類對美的追求與對生活的熱愛。每一個包包,都是一段歷史的見證,承載著古人的智慧與匠心。下次當你背起心愛的包包時,不妨想象一下,千百年前,古人也曾用相似的方式,將生活的點滴與美好的期許,小心翼翼地收納其中。
(圖源網絡,權侵刪)
參考文獻:
[1]王妮.中國西部服飾文化發掘研究——包袋演進與設計[D].西安:西安工程科技學院,2006.
[2]尚民杰:《唐朝的魚符與魚袋》,《文博》,1994 年05期
[3]王雪莉:《淺論唐宋魚袋制度》,《浙江大學學報》,2006年02期
[4]葛承雍 :《中古壁畫與陶塑再現的挎包女性形象》,《故宮博物院院刊》,2020 年第 1 期,第 47-55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