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課堂|“一針一線一世界”刺繡體驗活動
時間: 2019年01月24日 瀏覽次數:
3267
起源于無錫的錫繡是江南地區重要的民間工藝,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在1908至1921這十三年中,錫繡在國際展會中多次獲獎,馳名國際社會,達到了“不唯國人知之,薄海內外,靡不知之焉”的盛況,并吸引了美國、日本等國家的愛好者前來拜師學藝。錫繡技藝豐富多彩,針法多達三十多種,更從書畫作品中汲取靈感,極具藝術價值。在2008年,錫繡入選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為了讓無錫市民了解、發揚錫繡,無錫博物院在1月19日開設了“非遺傳承之刺繡”的課程。來自精微繡大師趙紅育的工作室“紅緣閣”的老師們教授大家基礎針法,并完成自己的刺繡作品。
賈老師先為大家講解了刺繡的起源和歷史,以及精微繡的發展創新:飛亞達手表的2018新款在設計中運用了雙面精微繡,在巴塞爾鐘表展中大放異彩。在了解了理論知識之后,同學們開始上手操作。
這節課學習在手帕上進行雙面繡。先從劈絲開始,將棉線一分為六使用,取出其中一股,在麻布上用長短針縫制花瓣,然后再用基礎的滾針來縫制莖脈,制作中學員們全神貫注,一針一針仔細勾勒,最終在老師的指導下做出了一方獨屬自己的手帕。豐富的針法和五彩的顏色讓同學們興致盎然,同時也體會到了錫繡的靈活多變 ,博大精深。一堂課之后,捧著自己辛勤勞動所得的刺繡畫,大家感到收獲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