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課堂?成長漫游|油畫——表現之美(叁)
?表現主義油畫的中國化體現
1985年黃山會議召開,我國著名畫家陳丹青在會上發言指出,表現主義油畫乍看似乎是亂畫,而仔細觀賞之后則能夠發現其深層意蘊及社會文化內涵。至此,表現主義油畫開始進入中國人的視野,并逐漸呈現出與中國傳統繪畫趨于融合的發展態勢。
我國傳統繪畫的核心概念是“意象”二字,象是象征之意,是指從事物的內在運動機制上對其進行本質上的把握,即“以形寫意”“不戀于形”“得意而忘形”,這既是我國民族文化的集中體現,也是我國傳統藝術的精神內核。意象反映的不僅僅是一種主觀上感性的形態,它所呈現的更是一種內在的生命力和精神品性,是超越了物體客觀外部形態的一種自由狀態,這一點與表現主義油畫有所契合,也就是說,二者的描繪方式是相通的,所不同的是,我國的傳統繪畫所表現的多為大氣、蓬勃、宏偉的心境,賞罷令人心曠神怡、開解灑脫,而西方表現主義油畫傳達的多是一種悲傷痛苦的情緒,令觀賞者也會產生相似的心情。
在不斷的碰撞與磨合過程中,西方表現主義油畫與我國傳統繪畫完美融合,實現了該創作風格的中國本地化發展,形成了獨特的意象表現主義油畫。
鄭金巖 荷塘系列——《暖秋》布面油畫
靳春岱 《大地?母親》
總而言之,表現主義油畫在色彩運用方面主要依托創作主體的內在情感,不受所繪事物原本客觀形態的約束,具有極強的主觀性。創作者可以根據自身的內心狀態、精神體驗和理想訴求對創作客體的色彩進行重組,營造出濃厚的情感氛圍,引起觀賞者的共鳴。
(圖片均來源網絡,權侵刪)
參考文獻:
[1] 王照野:《表現主義油畫的色彩運用》,《文藝研究》,2021年.
[2] 劉玥.智慧者的語言: 表現主義[M].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2011.
[3] 劉巖,羅丹.表現主義繪畫語言[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
[4] 周佳春:《表現主義油畫在中國的本土化應用發展》,《文藝研究》,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