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博名畫記丨明 陳淳 四季花卉圖卷
明 陳淳 四季花卉圖卷,紙本設色,縱44厘米,橫670.5厘米。
無錫博物院藏,國家一級文物。
陳淳(1483—1544)
字道復,后以字行,更字復甫,號白陽,亦號白陽山人。江蘇蘇州人,文徵明弟子。天才秀發,凡經學古文、詞章、書法、詩、畫,咸臻奇妙。少年作畫亦學元人為精工,中年以后,筆墨放縱,詩文書畫均有明顯個性,自立門戶。畫山水淋漓疏爽,不落蹊徑。尤長于畫花鳥,師法沈周、文徵明,中年以后用淡色和水墨大寫意,所創寫意花鳥對明清以來畫家影響很大,與徐渭并稱“白陽青藤”。
四季花卉圖卷畫于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卷首陳淳自題“觀物之生” ,鈐朱文“大姚”、朱文“白陽山人”、白文“陳氏道復”印。
卷中寫四季花卉十一種,依次為梨花、牡丹、辛夷、繡球、玫瑰、百合、荷花、梔子、菊花、萱花、梅花,每花之間隔以自題五言詩兩行。全卷設色清雅,略約點染而意態自足。
卷尾有文徵明的題跋,充滿了贊賞之意:“道復游余門,遂擅出藍之譽,觀其所作四時雜花,種種皆有生意,所謂略約點染,而意態自足,誠可愛也”這也說明了文徵明對陳淳的認同。
一起感受四季花卉的詩意,觀看順序由右至左。
梨花:澹月籠仙骨,輕風倚道妝。
牡丹:姿容元自麗,脂粉不須施。
辛夷:露瀉疑蘸墨,風暖欲書空。
繡球:帶雨冰為骨,翻風玉作團。
玫瑰:暖風撩密刺,清露浥秾妝。
百合:疏葉舒鸞尾,幽葩展麝臍。
荷花:豐姿出塵表,光彩深澗心。
梔子:枝頭明玉臉,葉底度香魂。
菊花:千載白衣酒,一生青女霜。
萱花:翠葉翻羅帶,金英結綺霞。
梅花:雅韻霜前發,芳姿臘后開。
這件作品是陳淳極晚年之作,亦是畫家擅長的長卷。本卷有670.5厘米,如此尺寸巨幅在陳淳的作品中比較少見。
在構圖上,陳淳以疏朗之姿,按照時節布局十一種花卉。花卉以“折枝”展現,要么一支獨放,要么寥寥數枝,“一花半葉”形簡意率,使得畫面留下許多“空白”,這種似書法的“留白”營造出明朗的空間感,再以詩文“點綴”作隔,一詩一畫,意趣橫生。高低錯落的詩句,更是打破花卉齊整的高度,使得整體布局疏朗間充滿生氣。
花卉以沒骨設色和勾花點葉法繪之,用筆簡率放逸,淺色沒骨,墨淡似無,極為生動。梨花、繡球、百合、梔子花、菊花的花瓣皆以淡墨或淺色勾勒,線條隨著花瓣陰陽轉側或粗或細,或虛或實,或斷或連,或疾或徐,盡顯花瓣自然形態與質感,既寫意又寫真。牡丹、玫瑰、荷花則以沒骨設色繪之,色淺如化入紙中一般,顏色如水墨暈染般富有層次,清雅脫俗。
淡墨淺色、清逸脫俗,雖是四季花卉,卻沒有萬紫千紅,花卉設色最多的是葉子,陳淳統一了所有枝葉的色調,一眼望去,全篇以淡綠色為主,其它顏色輔之,使得十一種花卉呈現出更為和諧一致的清雅格調。
縱觀本卷花卉,每一株花卉生長無論向左還是向右斜出,或彎折、或飄動、或點首,所有花卉都朝左(卷尾)舒展之勢,猶如一陣東風拂過畫面,四時花卉隨風搖曳生姿,使得長卷瞬間被注入了氣息。這種“布置”使得靜態的物象,瞬間有了動態的意趣??傊?,無論從縱橫、疏密、取舍、參差、動靜, 還是一詩一畫的獨特形式,使畫面處處呈現出空靈變化的妙境。
可以想象,當我們經過這6米長卷,賞四季花卉,觀物之生,是否也能感受到隨風吹拂下花卉的四季變幻的生機與逸趣?
參考文獻:
《中國書畫》楊仁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