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中的情誼——楊味云、吳觀岱與《重修貫華閣圖》
吳觀岱曾以貫華閣為創作主題,先后為楊味云繪制畫作,其一為《貫華閣圖卷》,其二為《重修貫華閣圖軸》。在無錫博物院中區三層展廳“此是鄉關——無錫博物院受贈近現代書畫展”中展出的《重修貫華閣圖軸》,是1927年吳觀岱為慶賀楊味云六十大壽所繪制。從畫中我們可以看到“無錫人”與“無錫人”之間的情誼以及他們交往的故事。
據楊味云撰、許國風書《重修貫華閣記》所述, 貫華閣位于惠山忍草庵左,為詞人顧梁汾結社之所,納蘭容若訪顧于惠山時曾同登此閣并親題匾額,是無錫著名的歷史文化遺跡,閣后毀于火。楊味云于1925年冬重建貫華閣,并請同邑吳觀岱繪圖。
《貫華閣圖卷》的前世今生
從糜耕云1986年所繪《貫華閣圖》中題跋得知,楊味云于1925年請“江南老畫師”吳觀岱作《貫華閣圖》,“文革”時散佚。1986年,楊味云之子楊通誼復請糜耕云補繪,1989年,又請劉海粟題卷首,重新裝裱成卷,現留存民國各界名流題跋55通。
楊味云約請吳觀岱繪制《貫華閣圖》的經過,廉南湖在致吳觀岱信札中記述說,廉南湖約楊味云至祠堂會飲,并且拿出吳觀岱所繪《南海子流水音圖》手卷,相與欣賞。楊味云對吳觀岱的畫作非常推崇,由此有了請吳觀岱繪制《貫華閣圖》的意愿。
《貫華閣圖卷》與《重修貫華閣圖軸》
吳觀岱應約創作《貫華閣圖》,用心至極,楊味云在致同邑許儀廷信札中記述道:“觚廬老人《貫華閣圖》經營慘淡,歷三年而始成。聞其作畫之先,時掉輕舟,或攜筇屐,遍歷湖濱山麓,風月煙云之趣滂沛于胸中,然后伸紙落筆,一展卷而惠山全景如在目前,是此老平生杰作,但與拙記后幅意境略有不同。” 該信札中所言“貫華閣圖”應是附有諸多名家題詠的《貫華閣圖卷》;而提及的“拙記后幅”,當是楊氏家族捐贈予無錫博物院的《重修貫華閣圖軸》。
時至今日,吳觀岱所繪《貫華閣圖卷》已散佚多年,我們無法再目睹其真容,而留存的《重修貫華閣圖軸》為我們了解楊味云、吳觀岱等無錫鄉賢之間的藝苑交游以及楊氏家族守護地方文化遺產所作出的重要貢獻提供了彌足珍貴的見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