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博物院2023年端午假期開放公告
2023年端午期間(6月22日—6月24日)
無錫博物院及下轄各專題館正常開放。
開放時間:9:00-17:00(16:00停止入館)。
所有觀眾參觀均實行
實名制預約
可攜帶身份證現場取票入館
如需預約講解
請致電0510-85727500
精彩展覽
1.“初心不忘 束手有策”張錫庚書法展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在遭遇車禍高位截癱以后,書法家張錫庚憑借驚人的毅力,克服了令人難以想象的困難,以布帛束筆,堅持書法創作,找到了自己“束手有策”的書法創作道路,創作出了大量寧靜淡定、古拙典雅,并煥發新的生命意象的作品,被稱為書法界“保爾”。本次展覽共展出張錫庚先生創作精品70組。
地點:無錫博物院中區二層展廳
2.此是鄉關——無錫博物院受贈近現代書畫展
無錫,人文鼎盛、文物薈萃,有著悠久而深厚的書畫傳統,不僅名家輩出,錫邑私人書畫收藏更是蔚然成風。從20世紀80年代起,錢松喦、黃養輝、陶壽伯、徐風、楊味云家族、楊仁山家族等一批書畫家與收藏世家陸續將其作品慨然贈予無錫博物院。為表彰各位書畫家、收藏家及其后人化私為公的高尚行為, 以及他們為歷代書畫傳承做出的巨大貢獻,我院將此展廳作為捐贈書畫展示館,定期輪流展出受贈近現代書畫作品,讓更多的觀眾目睹其風采,使之發揮出更大的價值。
地點:無錫博物院中區三層展廳
3.大元處士——吳越王后裔錢裕的故事
元朝的江南,商賈輻輳,富庶繁華。這段時期的藝術和物質文化,呈現出多元文化激發的新藝術形式和風格;考古新發現、新出土的文物,使我們對該時期的物質文化和藝術成就有了新的認識。1960年發現的錢裕墓,墓中出土金銀器、玉器、絲綢服飾、漆木器、紙幣和銅鏡等豐富的文物共154件套,它們不僅本身就是絕美的藝術品,同時也十分具體而生動地折射出當時“豪門富戶”的生活狀況,更為我們窺探元代經濟制度和手工藝發展水平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地點:無錫博物院西區二層展廳
精彩活動
1.粽情飄香——粽子香囊制作體驗活動
沐浴蘭湯、懸掛香囊、熏蒸艾草、酒飲雄黃……這些都是傳承了上千年的端午習俗,而佩戴香囊便是其中最為人們熟知的一個?!按鱾€香草袋,不怕五蟲害”,端午時節,古人為了確保孩子們的健康,用中藥制成香袋拴在孩子們的衣襟和肩衣上,這不僅是一種民俗,也是一種驅蟲祈福之用。本次活動,我們將傳統元素創意表達,帶領大家制作粽子形態的香囊,帶領大家體驗端午節的民俗趣味。
活動時間:6月22日13:30
活動地點:無錫博物院一樓大廳
2.我們的節日:五彩結縷——五彩線手鏈制作活動
古代以五月為惡月,因天氣炎熱潮濕,疾病易于流行。而紅、白、黃、黑的無色絲線不僅象征五行,也象征東南西北中五個方向的神力。古人認為佩戴在手腕上,可以祈求祛病強身,健康平安。正逢端午佳節,我們邀請參與活動的親子家庭一起編織一條五彩繩手鏈,并加以珠貝飾物點綴,以此來承襲古人納福迎祥的美好愿望,在動手體驗中感受節日的氛圍。
活動時間:6月23日13:30
活動地點:無錫博物院一樓大廳
3.歲伴平安——平安符十字繡體驗活動
平安符就是護身符,相傳,古代士兵在戰場上佩戴平安符可以保佑刀槍不入,祈求平安。如今,平安符寄托著我們對所愛之人的一份掛念、一份祝福。正值端午,在這個祈福辟邪節日,讓我們親手縫制一枚平安符,在享受手作時光的同時,將愛的祝福傳遞延續。
活動時間:6月24日13:30
活動地點:無錫博物院一樓大廳
來源: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