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先鋒微講堂|紫砂壺的歷史與鑒賞
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不斷提升文旅行業干部職工的業務知識和能力水平,營造比學趕超濃厚氛圍,無錫博物院根據無錫市文廣旅游局“文旅先鋒微講堂”活動通知要求,舉辦了文博系列業務培訓活動。
9月12日,無錫博物院黨總支開展第三季度“文旅先鋒微講堂”,本次微講堂由無錫博物院副院長蔡衛東主講“紫砂壺的歷史與鑒賞”。
蔡衛東,江蘇無錫人,北京大學考古系考古專業歷史學學士。現任無錫博物院副院長,研究館員。
主要論著:《明萬歷顧林墓出土玉器述評》《歷代無錫籍書畫家及名人印鑒款識》《攻吳王者及錯虜劍的兩點考證》《多率胸懷與筆墨——〈寄暢園法帖〉中顧憲成四帖雜陳》《無錫顧林墓出土明代流派印實物考述 》等。
紫砂壺是一種陶器,同時也是中國茶文化、器物造型藝術和制陶工藝完美結合的產物。蔡衛東副院長結合我院及其他館的一些紫砂藏品,從紫砂歷史沿革,紫砂壺發展概況、代表人物及作品,紫砂壺工藝、鑒賞與保養等方面作了系統梳理。尤其對紫砂壺發展中所經的草創期、繁榮期、發展期、創新期、低潮期、復興期六個時期,逐一解析不同時期的紫砂壺特色、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深入淺出,既有專業性,又有實際指導性,令人受益匪淺。
“喜共紫甌吟且酌,羨君瀟灑有余情。”宜興紫砂制作技藝是一門點石成金的藝術,一門化腐朽為神奇的絕技,紫砂器古樸純厚的質地,深受文人雅士的喜好。無錫博物院有著豐富的紫砂藏品,其中不乏名師精品,如明陳用卿制紫砂提梁壺,清邵景南制、陳曼生刻紫砂井欄壺,清邵大亨制紫砂仿古壺等等。
明陳用卿制紫砂提梁壺 無錫博物院藏
清邵景南制、陳曼生刻紫砂井欄壺 無錫博物院藏
本次講座既是黨課,也是業務能力培訓的專業課,有力地促進院部黨員干部業務知識與能力水平的提高,唯有練就一身真本領,方能有效助力四敢精神燃青春,在各自崗位上建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