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里過暑假|“吳地文明”AR系列課程
經歷了暴雨和暴曬的洗禮,同學們的暑假隨著夏天悄悄過去。在2020年的這個暑期,無錫博物院的吳地文明AR系列課程是假期活動中的主打,讓來到博物館的同學們有所學有所思。
那么,融合了AR技術的課堂到底是什么樣的呢?今天帶大家領略一下。
AR全稱為Augmented Reality,翻譯過來就是“增強現實”技術,是一種全新的人機交互技術,利用這樣一種技術,可以模擬真實的現場景觀,它是以交互性和構想為基本特征的計算機高級人機界面。
那么,這個神奇的技術又是如何運用到我們的課程中的呢?首先我們開發了一套特殊課本,目前有四個主題:《元倪瓚苔痕樹影圖》、《唐青玉人鹿圖配飾》、《春秋吳王僚劍》、《清光緒泥塑蟠桃會》。
這套看似平平無奇的課本一旦與平板相遇,就是金風玉露一相逢,產生奇妙的化學反應。
點開這個APP,里面是這樣的
同學們在社教老師的指導下,通過掃描課本相關內容,就可從影像、聲音等維度,獲取這幾件文物的具體信息。看到3D圖像,聽到語音旁白,對文物的形象、年代、藝術特征等有一個清晰地介紹,真可謂是“沉浸式體驗”。
此內容取材于吳地文明AR系列讀本《清光緒泥塑蟠桃會》
通過以上解釋,大家對AR技術是不是有了一些了解呢?此外,不同主題的課程配合有不同的教學體驗,做到全方位“沉浸式”的學習。
01“吳地文明”AR系列課程之《元倪瓚苔痕樹影圖》
“石潤苔痕雨過,竹陰樹影云深”。炎炎夏日,讓我們展開畫卷《苔痕樹影圖》,神游倪瓚筆下“蕭疏幽淡”的太湖佳景,在長夏里偷得一抹涼意。社教老師從歷史背景、畫家事跡著手,講述倪瓚的人生和心態對畫風的影響。同學們也在老師的帶領下,臨摹《苔痕樹影圖》,領略中國畫的藝術魅力。
02“吳地文明”AR系列課程之《唐青玉人鹿圖佩飾》
玉文化是華夏文明中最溫潤、最富有詩意的傳承。課程通過無錫博物院收藏的這枚青玉人鹿圖佩飾,追溯中國玉文化的發展歷程,探尋唐代隱士的神秘生活。同學們還以蠟為玉,動手在蠟塊上雕刻一枚屬于自己的“玉佩”。
03“吳地文明”AR系列課程之《春秋吳王僚劍》
在冷兵器時代,劍被稱之為“百器之君”。吳越地區的青銅鑄劍術一枝獨秀,無錫博物院鎮館之寶之一的吳王僚劍,帶著兩千多年的風霜向同學們展示著古代人的智慧。在社教老師的帶領下,大家通過AR技術一睹寶劍風采,了解青銅鑄造技術,認識家鄉的地域文化。
04“吳地文明”AR系列課程之《清光緒泥塑蟠桃會》
捧著壽桃的南極仙翁,托著靈芝酒的麻姑,捻著荷花的和合二仙……在AR技術的輔助下,各路神仙“自報家門”,帶領同學們一探清代泥塑《蟠桃會》的傳奇故事,了解惠山泥人文化積淀。課程最后的泥人彩繪活動,讓同學們對家鄉的非遺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暑假期間的“吳地文明”AR系列課程就此告一段落,相信同學們也在此收獲了更豐富的知識。
相信肯定還有沒來得及參加的同學們,沒關系,小編正式宣布:“吳地文明”AR系列課程接受廣大中小學校定制,定制課程將由社教人員送往學校現場開展,有意者請撥打文章下方聯系電話哦!
無錫博物院還將為觀眾們推出更多豐富有趣的教育活動,歡迎關注無錫博物院官方微信,我們期待您的參與!
聯系電話:0510-85737151
聯系人:華玥、李靜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