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博物院直播講文物 “直播”“云游”能否為博物館打開一扇窗?
2月28日15:00,無錫博物院的直播課堂首講錫博“鎮館之寶”元倪瓚《苔痕樹影圖》。初次嘗試直播講文物,博物院并未選擇大的直播平臺,在沒有提前宣傳的情況下,有近千人聆聽了錫博“金牌”講解員李靜遠的講述,這堂課收獲了1.8萬次點贊。非常時期下興起的“直播”“云游”,能否為博物館打開一扇窗?
2月23日,淘寶直播與國內八大博物館聯手,推出“云春游”活動,口號是“一個小時看到5000年中華文明史的國寶級文物”。
蘇州博物館在帶領觀眾“云游”博物館之后,又介紹起了博物館的明星文創產品背后的故事。
“人家直播賣貨,我們就直播講講故事吧。”錫博工作人員打趣道。位列全國藏畫大館的無錫博物院,“鎮館之寶”首推元代無錫籍畫家倪瓚的《苔痕樹影圖》。
倪瓚的畫存世很少,江蘇國有博物館目前僅藏兩幅,除了無錫這幅,南京博物院藏有《叢篁古木圖》。物以稀為貴,一直以來,外界對倪瓚其人其畫充滿了好奇。
受疫情影響,無錫博物院雖暫不開放,但院方充分準備,精心組織,推出了一系列在線研學課程。
這從嘗試直播文物課堂,令人耳目一新。“小姐姐很漂亮,講得真好、真專業”“居然全程聽完了倪云林的《苔痕樹影圖》而沒有走神,35分鐘啊!”
錫博的直播簡單明了,由社教老師帶領觀眾在錫博一樓的社教體驗區內,以PPT的形式全方位“解碼”倪瓚《苔痕樹影圖》,從倪瓚其人講到他的筆墨技法,特別是他獨到的皴法,以及這幅畫的題跋、印章,文物講解十分透徹,讓觀眾們直呼不虛此“行”。
去年,無錫博物院藝蘭文化展期間,曾嘗試過直播看展,吸引了超過50萬人次觀看。非常時期催生的直播文物課堂,讓錫博在閉館期間獲得了關注度,成功與受眾互動。
目前文博單位暫時關上了門,但同時又為其打開了一扇窗。博物館與新媒體平臺間有了前所未有的密切合作,二者通過直播的方式讓公眾“云游”博物館,讓很多博物館有了難得的露臉機會。有的“云游”以看展為主,有的則夾雜著賣貨。
其實,博物館通過“直播”“云游”能否吸引大眾關注,內容才是關鍵,切忌跑偏。博物館具有天然的差異化優勢,就是各自獨一無二的館藏文物。
無錫博物院黨總支書記肖煒透露,接下來,院方也有計劃繼續直播介紹館藏精品,令人期待。
文章轉自:無錫觀察 無錫日報江南晚報 無錫新傳媒
文字:文旅融媒體中心 張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