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展預告|無形之水——芙蓉湖的傳說
展覽名稱:無形之水——芙蓉湖的傳說
展覽時間:2023年11月25日——2024年2月25日
展覽地點:程及美術館(無錫市濱湖區蠡湖大道500號)
策 展 人 :秦淵
參展藝術家:(按首字母排序)
蒼鑫 鄧浩遠 顧凱軍 何屹 金佳子怡 蔣正根
康靖 劉佳玉 劉圣芳 劉玥 李錦濤 倪衛華 秦嶺
單東波 王愛君 王俊 王振華 鄭江 張軍
張曉 張馨月 趙偉 朱星樾 周江南 周子喬
主辦單位:無錫博物院
承辦單位:程及美術館
開幕時間:2023年11月25日 13:30
現場沙龍:2023年11月25日 15:00
水是東西方共同的神話原型,在眾多神話傳說中,與人類文明起源關系最為密切的就是洪水神話。西方神話中的洪水是上帝對人類“原罪”的懲罰,而在中國神話中,更強調治水,水被儒道文化賦予了人格與智慧的雙重內涵,浸透著歷代智者博大的人文精神。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古代圣賢在治水的過程中意識到水的以柔克剛,所以疏而不堵,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景象。
在江南地域中,芙蓉湖歷代圩田的傳說即是中國水神話原型的現實縮影。芙蓉湖也就是《越絕書》中提到的“無錫湖”,此湖自古水患不斷,人們從受制于水,到學著利用水、馴服水,繼而不斷耕種、協作、遷徙、定居,直至傍水而生。可以說,芙蓉湖的演變過程歷經農業社會和工業社會,也是大運河無錫段的前身。湖水不斷變換形態,最終成為了孕育無錫城市生命的土壤。
本次展覽試圖從圖像學的基礎上建立芙蓉湖歷史文化遺產視覺檔案,使觀眾能清晰直觀地感受到芙蓉湖遺跡獨特的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展覽從無錫博物院藏芙蓉湖的圖像史料出發,由相互滋養的傳說與考古、藝術與象征兩條線索組成。
在考古敘事線中不乏尋找芙蓉湖的歷史足跡:除了成因、治水、消逝等過程外,我們從芙蓉湖遺跡的圍湖造田、城市形成中,同樣能體會到人類與水從彼此抵牾到互滲互溶的過程和狀態;另一條線索則為藝術家對傳說的回溯與解讀,他們訴說的角度無疑是跳躍和發散的,似乎是讓觀眾擺脫從單一的歷史演進角度進入,并仍能保證敘事完整性。因此,展覽可以看作通過芙蓉湖的歷史敘事傳達藝術家對人與自然如何和諧共處的思辯。
清 秦儀芙蓉湖圖卷 無錫博物院藏
《十二》單頻影像 彩色有聲 ai生成 (作品局部)
李錦濤
時長:1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