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8國際博物館日活動預告|博物館用藝術滋養心靈 畫境:Art and Health
達?芬奇曾說過“藝術是一種精神狀態。”藝術創作是由個人情緒與內在力量所組成的,藝術對人的身心都能產生影響。
“畫境:Art and Health”系列活動即將在無錫博物院開展,這是一場聚焦藝術與健康的美育活動,也是首度正式走進錫城,重新刷新博物館定義的公共藝術活動,更是一場以新的方式去詮釋中華傳統文化的跨界融合秀。畫境活動將以“對話 藝術工作坊 成果展覽”的形式在線上、線下同步展開,結合無錫博物院院藏書畫作品,由藝術家王忠升帶領大家與國際前沿的藝術與科學相結合的方向親密接觸。
概 覽
在繁忙的工作里,你是否有認真愛自己,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你又是否了解自己,在煩悶的時候可以找到自我紓解的出口?你是否了解“博物館療法”?
“博物館療法”(Museotherapy)是博物館藝術療法(Museum-based art therapy)的另一個名字,更具體地說,它可能包括在藝術作品中沉思,在藝術空間里進行藝術創作,或者在講解員的陪同下進行游覽。這一愿景重新定義了博物館的作用。博物館療法來源于藝術療法,“藝術療法”(Art therapy)最初通過對藝術家的作品與繪畫特點進行研究(如梵高、蒙克的作品),主要探討心理健康與藝術間的關系。“藝術療法”可以幫助處于任何年齡、擁有任何能力的個人更直觀地表達自我、更深入地探索和理解自身的感受與想法。中國自古就有“寄情于物外”“自娛”“天人合一”的思想,藝術和健康的內容對國人來說并不陌生。無錫作為吳文化發源地,是江南地區優秀傳統文化的代表,無錫博物院又以書畫收藏見長,依托這些中華瑰寶,在博物院的藝術空間中,藝術家王忠升將帶領嘉賓們在繪畫中傾聽內在的聲音,自由地表達情緒,釋放壓力,體會藝術與心境的美妙結合,進一步體悟傳統書畫的魅力。
第55屆威尼斯雙年展共享療愈藝術作品
王忠升“共享療愈藝術”作品展
“情緒地圖”共享療愈藝術作品展覽現場,劉海粟美術館
王忠升
青年學者,藝術家治療師,福布斯Under30精英,意大利米蘭布雷拉國立美院療愈藝術碩士。
現居上海、米蘭。他是藝術流派“共享療愈藝術”運動的全球聯合發起人之一,致力于發揮藝術的療愈力量來推動社會和諧發展。從事裝置藝術和共享療愈藝術的創作,作品多次在海內外展出,包括意大利Isola Comacina基金會 (2016)、北京今日美術館 (2017)、意大利MA-EC米蘭藝術與活動中心 (2018)、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 (2019)、劉海粟美術館(2020)、McaM上海明當代美術館(2020)、麓湖?A4美術館(2021)、復星藝術中心(2021)等。
羅依爾
藝術脫口秀創始人、策展人、敦煌文化守望者,千余場演出讓觀眾在歡笑中愛上藝術,TED西交利物浦大學講者,TANG世界博物館館長講壇主持人,著有《敦煌遇見盧浮宮》
日 程
對話:藝術與健康
嘉賓:羅依爾(特邀嘉賓)、王忠升
視頻發布時間:5月17日
視頻發布平臺:微博、抖音、視頻號和官網
藝術工作坊
藝術家:王忠升 嘉賓:定向邀請
活動時間:2023年5月18日 13:00—16:00
地點:無錫博物院球幕影廳
成果展
展覽時間:2023年5月20日—6月20日
地點:無錫博物院大廳
來源:開放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