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微課|青銅文化系列學習——鐫骨銘心(貳)
時間: 2023年04月09日 瀏覽次數:
2728
越王句踐劍的劍身近劍格處刻有兩行八字鳥篆銘文:“越王鳩淺自乍(作)用僉(劍)”。
戰國 錯金鳥蟲書銅戈 平頂山博物館藏
援部和胡部有錯金鳥蟲書銘文六字:“應侯閉作甫戈”,大意是應侯“閉”制作一件自己喜愛的戈。
春秋 越王者旨於睗劍 浙江省博物館藏
劍格兩面鑄雙鉤鳥蟲書銘文八字,正面為“戉王戉王”,反面為“者旨於睗”,字口間鑲嵌綠松石。
到了戰國末期,鳥蟲篆逐漸成為了一種常用書體。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就記載有關于鳥蟲篆的內容:“秦書有八體,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蟲書,五曰摹印,六曰署書,七曰殳書,八曰隸書。”依照南唐訓詁學家徐鍇的校注,其中的“蟲書”就是“鳥書”,由此可以推斷,最晚至秦代,鳥蟲篆已經是社會主流書體之一了。
西漢 滿城漢墓錯金銀鳥篆文銅壺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鳥蟲書開始只是為了美觀,后因其筆畫復雜,花樣繁多,難于仿造,也用它寫證件,亦多用于符信印鑒。目前存世漢代鳥蟲篆印章多達三百多方。
西漢 “莊成”玉印 上海博物館藏
但隨著楷書、草書、行書等書體的流行,鳥蟲篆漸漸被世人遺忘。直至明清時期,隨著文人篆刻的興起,鳥蟲篆印才重歸世人視野,并于十二世紀進入新的創作熱潮。
陳巨來 張?伯印
方介堪 海南畫樓
韓天衡 馳心九域
參考文獻:
曹錦炎《鳥蟲書通考》
郭沫若《周代彝銘進化觀》
吳子健《談鳥蟲篆》
李明桓《鳥蟲篆印概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