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鋒芒都盡墨無聲——安徽博物院藏硯臺精品展》在錫博開展
時間: 2015年12月04日 瀏覽次數:
1717
12月1日,由無錫博物院和安徽博物院主辦,歙縣博物館協辦的“從遠古走來”系列之《鋒芒都盡墨無聲——安徽博物院藏硯臺精品展》在無錫博物院西區二層展廳隆重展出,展期至2016年3月1日。
筆墨紙硯是中國傳統的書寫工具,對傳播中華文明,發展中華文化貢獻頗多,故有“文房四寶”之譽。硯產生于古代人們繪圖、書寫的需要,唐宋以后,文人好硯,到了明清時期,硯臺的發展進入全盛時期,成為集書法、雕刻、詩文于一體的藝術品。
歷代文人“以文為業,以硯為田”,硯臺對中國古代文人而言,并不僅僅只是簡單的書寫工具,而是他們賴以生存的必需品。古人與硯臺日日相伴,將硯臺或置于案頭、或隨身攜帶,書寫、抑或收藏、是的摩挲、品玩,因此歷代硯臺無論是造型、雕刻、還是銘文都處處流露出儒雅卓絕的文人氣息。
安徽是歙硯之鄉,安徽博物院藏硯數量豐富、種類齊全、品質精良。此次展覽遴選出安徽博物院藏硯臺精品53件,歙縣博物館藏硯臺精品6件。不僅有歙硯,還有端硯和澄泥硯等品種,其中有西漢三足獸紋石硯、唐代的箕形歙硯、宋代的抄手歙硯、元代的蟬形歙硯、明代的長方形抄手眉紋歙硯以及清代的乾隆御銘渠閣瓦形歙硯等各個時代的硯臺精品,另外,還有明代徐渭銘抄手端硯、清代汪羊銘抄手澄泥硯和左忠毅公端硯等文人硯。一方方古硯,猶如一個個穿越時空的精靈,向我們娓娓述說著它們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