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回顧|山水有相逢:“運河尋蹤——走近大運河文化”系列活動
在一段時間的蟄伏后,錫博線下研學活動又啟動啦!就在5月17日,大家期待已久的“運河尋蹤——走近大運河文化”系列活動帶著同學們首度起航。
京杭大運河堪稱古代工程史上的奇跡:南起杭州,北到北京,全長1794千米,是世界上最長的古代運河,而無錫是大運河上唯一穿城而過的城市。同學們對京杭大運河聞名已久,但是大家對它的開鑿歷史以及對無錫潤物細無聲的影響卻沒有明確的概念。那就來看看我們的研學活動是如何幫助同學們了解大運河文化的吧。
大運河真的是隋煬帝主持開鑿的嘛?讓我們首先從《悠悠古運河》主題講座開始,老師先向同學們整體梳理了一遍大運河歷朝的開鑿歷史,實際上我們熟悉的大運河一直到元代才完工。
清名橋是無錫人民家喻戶曉的一座古代單孔石橋,在介紹清名橋的歷史時老師提出了一個問題——你知道清名橋上圈出來的這個構(gòu)造是干什么用的嗎?
同學們頓時大開腦洞,有說是刺客用來隱身的,有說是孩童的游樂場所,還有說是橋身自身的裝飾品,那它究竟是什么呢?
其實,它是用來放置燈具的燈座,燃燈指引來往船只方向來照明的,你猜對了嗎?
聽完“萬卷書”,接下來便要行“萬里路”了。結(jié)束運河講座,帶著還熱乎的知識同學們揣著老師印制的小冊子和神秘小作業(yè)來到運河公園,從這里開始今日研學的重頭戲——運河古跡尋訪。
同學們一邊欣賞兩岸景色、驚嘆沿途穿過的每座橋洞里栩栩如生的雕塑,一邊聽講解員講述這條護城河的歷史與兩岸的人文遺跡。
無錫四座城門的變革、24小時營業(yè)的古代水上收費站、中國第一艘蒸汽輪船明“黃鵠號”的建造始末……一個又一個人名一段又一段歷史隨著游船的行進鋪展在同學們眼前,充實著同學們的知識口袋。
游船行駛進“運河絕版地江南水弄堂”,同學們上岸來到無錫絲業(yè)博物館與無錫窯群遺址博物館進行實地參觀,了解大運河發(fā)達的漕運帶給無錫手工業(yè)的重大便利,感受自古至今無錫發(fā)達的工商業(yè)文化。
1896年,薛南溟、周舜卿二人合開永泰繅絲廠振興民族工商業(yè),中國絲業(yè)博物館就是在永泰繅絲廠原址上改造而來。結(jié)合研學手冊與老師講解,同學們了解到上個世紀初無錫的繅絲業(yè)在華東地區(qū)乃至全國所占的重要份額,馳名海外的“金雙鹿”、“銀雙鹿”商標,這些都是我們無錫人的驕傲。
在無錫窯群遺址博物館,同學們近距離欣賞了“金磚”——這種專供皇室的磚石,因叩擊時能發(fā)出金石之音而得名,金磚的燒制工藝復雜、耗時長久,能夠為皇家燒制御用磚石也從側(cè)面體現(xiàn)了無錫古代發(fā)達的燒磚制瓷業(yè)。
活動進行到這里,是時候拿出同學們的神秘小作業(yè)來考察一下大家此行是否有所收獲了。
讓我們一睹神秘小作業(yè)真容:請大家以小組為單位,識別上圖中的各個地點并涂色,隨后貼到下圖正確位置,完成無錫段運河河道路線的繪制。
在講解員小姐姐和社教老師的啟發(fā)下,經(jīng)過同學們的熱烈討論,在一次次校正黃埠墩、西水墩的方位后,終于大家都成功完成啦。
看看這些成果,看來大家今天都有認真聽講認真參觀!
經(jīng)過一天的辛苦研學,同學們重新回到無錫博物院,仍然都是元氣滿滿,以熱烈的氣氛結(jié)束了本次研學活動,感謝同學們的認真投入,相信大家一定都有所收獲!
讓我們期待更多的精彩活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