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微課|“意寄物形祈祥瑞”之植物紋(叁)
相比宋瓷牡丹紋的清麗秀美,遼、西夏、金三朝瓷器上的牡丹紋則多了幾分北方民族的粗獷和灑脫。
金 白地紅綠彩牡丹紋碗(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尤其是西夏的黑釉剔花器,西夏瓷器的胎質普遍不夠潔白,因此聰明的西夏工匠巧妙的反其道而行,先在胎體上滿施深色的黑釉或者褐釉,再把紋飾以外的黑釉剔除,露出胎體。西夏瓷器上碩大的黑色牡丹,有一種那個時代典型的野性和粗獷。
西夏 黑釉剔劃花開光折枝牡丹紋梅瓶
(內蒙古伊金霍洛旗敏蓋鄉西夏窖藏出土)
到了元代,元青花橫空出世,牡丹紋成為了青花瓷上的常見紋飾。元青花上的牡丹紋無論是花還是葉,都受到了少數民族文化的影響,呈現出大氣、豪放的藝術風格,具有典型的元瓷特征。
元 青花纏枝牡丹紋罐(包頭博物館藏)元
景德鎮窯青花纏枝牡丹紋罐(上海博物館藏)
與元代那些或健碩或風流的牡丹紋相比,明代瓷器上的牡丹紋花朵更小,枝條更纖細,顯得疏朗清麗。
明洪武纏枝牡丹紋玉壺春瓶(觀復博物館藏)
在崇尚感官審美的清代,色彩艷麗出挑的粉彩、琺瑯彩成為了牡丹紋常用的裝飾技法。這一時期的牡丹紋極度寫實,對枝葉花朵的細節刻畫十分到位。在“圖必有意,意必吉祥”的清代陶瓷上,牡丹也與其他事物組合成形成更為豐富的寓意。
比如牡丹與象征吉祥如意的錦雞組合,寓意“富貴吉祥”;與諧音同“壽”的綬帶鳥組合,寓意“富貴長壽”;與海棠花組合,寓意“金玉滿堂”……這些寓意吉祥的紋飾,也代表著清代獨特的審美風尚。
清 粉彩錦雞牡丹紋盤(故宮博物院藏)
清 畫琺瑯花鳥紋瓶(故宮博物院藏)清
金銀線地“玉堂富貴”栽絨壁毯(故宮博物院藏)
參考文獻:
劉開敏《蓮花紋在陶瓷裝飾中的運用》
蘭芳《漢畫像蓮花紋的意象探源》
李沙穎《中國牡丹紋裝飾特征演變研究》
王芳《陶瓷裝飾中牡丹紋文化意蘊及藝術特征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