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建窯黑釉兔毫盞
時間: 2022年11月19日 瀏覽次數(shù):
1954
此件兔毫盞盞口沿略外撇,斜壁微弧,小圈足;胎體堅硬,顏色較深;盞內(nèi)滿釉,外壁釉不及底,下腹部垂釉如淚滴。器身釉色不均,口沿呈醬色,口下黃黑色相間,近底處為黑褐色。(見圖1)
宋代建窯兔毫盞的興起,與當(dāng)時上層社會的斗茶風(fēng)尚分不開。宋代斗茶用半發(fā)酵的膏餅,與今天的茶葉很不相同。斗茶時,把膏餅?zāi)胨椋湃氡K中,再注入沸水,水面浮起一層白沫。用建盞便于觀察茶沫白色,且器微厚還便于保溫,因此成為斗試家們的首選。宋徽宗就對它頗為鐘愛,由于帝王喜好的引領(lǐng),上行下效,建窯兔毫盞名貴一時。
圖1:宋 建窯黑釉兔毫盞 無錫博物院藏
圖2:宋 建窯黑金釉兔毫盞 福建博物院藏
圖3:《來試人間第二泉——惠山茶會人文主題特展》中展出的兔毫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