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宣德年制”款雙耳三足爐
時間: 2023年08月02日 瀏覽次數(shù):
2175
焚香習俗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古代人們焚香以驅邪避穢,祭祀天地。出于禮儀將衣服薰香,文人雅士書齋焚香,還營造出“紅袖添香夜讀書”的意境。早在漢代以前就出現(xiàn)陶瓷、金屬和玉石等材料制成的香爐,元末明初隨著金屬冶鑄業(yè)的高速發(fā)展和優(yōu)質銅礦的被發(fā)現(xiàn),銅鑄香爐一枝獨秀,明宣德年間成為銅香爐制作的巔峰階段。宣德爐由宣德皇帝親自督促造辦,造型典雅,銅質精良,鑄造工藝一絲不茍,因而成為明代工藝品中的珍品和后世始終在模仿、從未被超越的典范。很長一段歷史中,宣德爐成為了銅香爐的通稱,其實宣德爐僅在宣德三年鑄造過一次,此后即封爐不鑄,后世仿品各有時代特色,最佳者莫過于清三代。
此爐口徑14厘米,腹徑16厘米,最寬22厘米,高8.5厘米。敞口,雙耳三乳足,扁鼓腹,造型圓潤飽滿,底鐵線篆“宣德年制”四字,款識修刻規(guī)整,力道十足。此爐銅質精煉,鑄造精良,極為厚重,色澤典雅,質色相和,神韻極佳,爐形制規(guī)整,敦厚之中不失靈巧,藝術造型精美絕倫,其形、色、質、款皆上乘,為宣德爐典型造型,從工藝水準看其仿制當不晚于清早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