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氏有良園——明 宋懋晉 寄暢園五十景圖
萬歷年間,無錫秦氏的鳳谷山莊正式改名“寄暢園”。《寄暢園五十景圖》是當時松江派畫家宋懋晉為它畫的山水園林冊頁,一頁一景,圖文相映。
明 宋懋晉 寄暢園五十景圖 無錫博物院藏
《寄暢園五十景圖》保留這座江南名園早期影像的同時,也為后人還原了古代士族園林生活的樣板。賞賞花,劃劃水,吃飯看戲聽BGM,讀書累了逗逗熊孩子,一高興再來個裸奔……一樣是宅家,只會玩手機葛優癱的我不禁感慨晚明高富帥們業余活動之豐富,嗚嗚~~>_<~~
01—宴樂
雅集之盛寄暢園常作為秦氏舉辦詩會曲宴、雅集結社的場所。比如寄暢園湖中央的涵碧亭便是表演的舞臺,而對岸的知魚檻、環翠樓則提供了絕佳的觀賞點。
明代寄暢園方位復原圖 (原圖出自高居翰《不朽的林泉——中國古代園林繪畫》)
02—尋芳
花木之美園中花木的栽植講究個出典,在尋芳中,與古人為友。如寄暢園五十景中錦漣匯的“夾岸桃林”,是對《桃花源記》“落英繽紛”的再現,而特意種植的一棵古松,則是效仿陶淵明“撫孤松而盤桓”。《寄暢園五十景圖·薔薇幕》中還能見到晚明流行的園林設計手法,一種名為“步障”的花屏樣式。曲折婉轉,亂花迷眼,在里頭捉迷藏一定有趣~會玩會玩┑( ̄。。 ̄)┍
寄暢園五十景·錦漣匯(局部)
寄暢園五十景·盤桓(局部)
寄暢園五十景·薔薇幕(局部)
03—樂水——智者之選
士人總是渴望在與水的交互中抒發性靈,所謂“智者樂水”。放舟,實現與陸上正統世界的短暫逃離;觀瀑,感受大自然的同頻共振;濯足“滄浪之水”,蕩蕩腳丫就可以清除塵垢……備注一下下:畫中的對話泡泡都是作者加的梗,不是原畫面上的東東哦,懂的都懂吧?(狗頭保命)。。
寄暢園五十景·采芳舟(局部)
寄暢園五十景·濯足流(局部)
04—讀書
開卷之益園林是沉湎書卷、讀書習字的好去處。不為功名利祿,只求一份跳脫俗務的心曠神怡。
寄暢園五十景·曠怡館(局部)
清 吳省曾 雙嬛伴讀圖(局部)
05—合歡
天倫之樂不同于前廳正堂的嚴肅刻板,園林中更能展現家人之間的相親相愛,也更常見婦女和兒童的身影。
寄暢園五十景·臥云堂(局部)
清 李鱓 合歡圖(局部)
06—肉袒
任性之快所謂“越名教而任自然”,既然在自己家為什么還要乖乖穿衣服?身上帶點魏晉遺風才像個高士嘛。
寄暢園五十景·振衣岡(局部)
唐 陸曜(傳) 六逸圖(局部)
07—豢寵
放鶴之趣文人雅士養的寵物也和一般人不一樣,從天上的仙鶴,地上的梅花鹿,到水中的錦鯉、白鵝……這些富有靈性的生物和林泉更配哦~
寄暢園五十景·停蓋(局部)
寄暢園五十景·桂樷(局部)
寄暢園到清代又進行了一次大改造,重新繪制的冊頁《寄暢園十六景圖》出自清初畫圣王翚的手筆,可惜已經佚失。讓我們就以王翚弟子徐玫的《閑趣圖》結束今天的寄暢園之旅——相信清代寄暢園中的秦家人一定也過著這般羨煞旁人的慢生活吧。艾媽,有個園子真好……
清 徐玫 閑趣圖
參考文獻:
高居翰《不朽的林泉——中國古代園林繪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