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夏攻略|我在錫博“荷”你“藕”遇
十萬田田葉,綠荷成一鄉。
炎官失威柄,熱界變清涼。
清·張維屏
炎夏三伏,酷暑難耐,人們都想念那一份清涼與快意,于是湖畔納涼、夏日賞荷便成了一種習俗。
在和風翩翩的岸邊,聞著荷花香,品著蓮子嫩,呷一口淡茶,微風拂面間,閉眼陣陣花香撲鼻來,睜眼滿堂荷花應景生。
荷花,作為夏日的象征,不僅以其清新的姿態為炎炎夏日帶來一絲涼意,而且在歷代文人墨客的筆下,它更是頻頻出現,成為詩文畫作中的寵兒。無論是周敦頤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還是楊萬里的“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荷花的高潔與美麗,總是能夠激發人們無限的創作靈感。
無錫博物院也收藏著一批以荷花為主題的名作。
清代 吳昌碩 荷花圖軸
吳昌碩(1844—1927),中國清末著名的篆刻家、書法家、畫家,他的荷花作品以其獨特的風格和技法聞名,運用了書法和篆刻的元素,使得畫面既有書法的韻律又有金石的質感,不僅注重形式上的美感,更強調內在的氣韻和精神表達。這種追求使得他的荷花作品具有了一種超越形似的精神內涵,是中國近現代美術史上的重要遺產。
近代 吳觀岱 荷花圖軸
吳觀岱(1862—1929),江蘇無錫人,工書善畫,為”江南四吳”之一。他的荷花作品,通過對蓮的描繪,展現了荷花的美麗,也傳達出他對自然美的熱愛和對生活的深刻理解。
近代 楊令茀 荷花圖軸
楊令茀(1887-1978),中國近代著名的愛國女書畫家,出生于江蘇無錫著名的書香門第。自幼聰穎,四歲學畫,五歲就被畫院長者譽為天才兒童。她筆下的荷花風姿綽約,既有女性的柔美,又有堅韌不屈的品格,傳達荷花高潔品質的同時,也展現了她獨特的個性和時代精神。
在這夏日的午后,陽光透過荷葉的縫隙灑落,光影斑駁,如夢如幻。錫博的荷花,期待與你“藕”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