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博講壇丨《從“白陽”到青藤——兼論徐渭繪畫的創作成因與分期》講座回顧
本期錫博講壇,我們迎來了南京博物院藝術研究所副研究員龐鷗先生。
還記得那年玄武湖畔的《藏天下:龐萊臣虛齋名畫合璧展》嗎?展覽策劃正是出自于龐先生的手筆。聽說不久又將有他的大手筆制作,主題就是關于“青藤白陽”。
話說宋代花鳥畫發展已經達到高潮,這時候,按照武俠小說的邏輯,當另有高人出現,打破原有格局。事實上,白陽山人陳淳與青藤道人徐渭就是這樣的絕世雙驕,他們先后出現,開寫意花鳥之新風,使得花鳥畫更添新輝。
陳淳本來受其師文征明的影響,秉持著工整的畫風。但心中忠誠的“觀物之生”的理念,卻引導著他,走向風格的轉變。40歲前后,陳淳逐步確立了他寫意花卉的風格。
他還喜歡采用間畫間題的體式。
時光荏苒,到了徐渭這,他不僅發揚了這種間畫間題的體式,更將大寫意花鳥推向了極致。
徐渭幼時家境不錯,可惜是庶出。一生從事過音樂、編劇、書法、軍政等等,展現出各方面的才華,卻最終身陷囹圄。出獄后的18年間,才創作出許多繪畫作品,這些也都是用于謀生。當時是吳門畫派與浙派畫家的天下,徐渭也只能在夾縫中求生存。因此,他的畫在他生前并未受到重視。直到后世才為人驚嘆。
陳淳一生純粹而真實,徐渭一生坎坷卻恣意瀟灑。經過龐鷗先生一番系統透徹的講解,再看到兩者的作品時,才真正明白了“畫如其人”的奧妙。
龐鷗先生策劃的“青藤白陽”畫展,將于明年上半年在南京博物院開展。屆時,無錫博物院藏的多幅名作也將參展。觀眾們可以前往一飽眼福。
只是,“策展人親評”這種福利小編不知道還有沒有。反正這次沒有關注錫博講壇的,肯定是錯過了。
2014年南京博物院“藏天下:龐萊臣虛齋名畫合璧展”觀展者如潮
《菊石圖》軸 首都博物館
徐渭 《蔬果圖》 158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