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藝繽紛——明清時期廣東傳統工藝精品展》在無錫博物院舉行
由廣東省博物館、無錫博物院共同主辦的《粵藝繽紛——明清時期廣東傳統工藝精品展》,于2014年3月1日至2014年4月9日在無錫博物院西區二層文物精品展廳與觀眾見面。
廣東地處祖國南端,北依五嶺,南傍大海,有著悠久的歷史積淀和別具一格的文化風貌。明清兩代,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廣東的政治、經濟、文化進入全面發展的重要時期。工藝美術作為當地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之一,亦隨之經歷了從明代的快速發展至清代中期達到繁盛、清代晚期開始轉型并逐漸走向衰退的過程。在廣東的眾多工藝美術中,端硯、瓷器等實用品因兼顧藝術性而廣為國人喜愛;而當地的木雕、石雕、磚雕等建筑裝飾工藝則更加追求富麗精巧,形成了獨樹一幟的建筑風格。由于廣東省地理位置特殊,處于對外交流的前沿,海上貿易的繁榮在促進了外銷陶瓷、絲織等手工業工藝水平的同時,又催生了琺瑯器、鐘表、玻璃器等眾多新工藝。鴉片戰爭后,在海外貿易、外來文化和近代機器工業的共同沖擊下,廣東傳統工藝逐漸淡出歷史舞臺。如今,人們僅能從保存下來的傳統工藝品中領略昔日其高超的技術和對于藝術的精進追求。
此次展覽匯集了由廣東省博物館精選出來的101件/套實物展品,內容涵蓋陶瓷、端硯、廣雕、廣琺瑯器、玻璃器、刺繡、家具等多項廣東傳統工藝項目,品類豐富、工藝精湛。其中,光緒制天然刻蕉葉形硯端硯、明石灣仿鈞釉荷葉洗、清銅胎畫琺瑯人物大碟和象牙鏤雕制品等極具代表性又難得一見的珍品,悉數呈現,生動展示了明清兩代廣東工藝美術的繽紛異彩。無錫所處的江南地區雖亦是傳統工藝發達之地,但廣東地區的傳統工藝卻別有一番風格。有鑒于此,相信本展覽能夠在給參觀者帶來藝術享受的同時,讓觀者感受到文化的多元,從而推動人們加強保護和利用傳統工藝的重要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