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微課|古人也是“包包控”?畫中藏著的時尚暗語①
你以為“包包是當代女生續命神器”是現代專利?錯!千年前的古人早就深諳“包治百病”的快樂!從獸皮裹物到綾羅繡囊,從市井貨袋到宮廷配飾,中國古代的包包藏著一部跌宕起伏的時尚進化史。今天就帶大家扒一扒,老祖宗們背著的“奢侈品”里,究竟藏著多少驚喜!
一、包包“進化論”:從生存工具到時尚頂流
原始社會的“移動倉庫”
早在原始社會,我們的祖先就get到了包包的實用價值!舊石器時代,人類在狩獵、采集等活動中,需要將物品帶回居住地,于是出現了扎結等方式收集獵物的方式。最開始用樹葉盛放,后來祖先們將動物的毛皮用銳利的骨角進行切割,再用筋或皮條穿系在腰間或背在背上。到了新石器時代,骨針的出現,使包袋的縫制更為精細。雖然沒有logo和大牌設計,但這些充滿野性美的行囊,可是人類智慧與創造力的最初證明!
新石器時代 武安磁山文化出土 長7.1厘米 邯鄲市博物館藏
商周戰國的“功能細分”
進入文明社會,包包開始“內卷”?!对姟ご笱拧す珓ⅰ分刑岬健稗暪Z,于橐于囊”,這里的“橐”和“囊”就是包的雛形。“負書擔橐”說的就是古代書生的可折疊式雙肩包,而囊則是造型多樣的封口包,如箭囊、幣囊、荷囊分別為裝箭的袋子、錢包、荷包,“囊”在人們各種各樣的需求下層出“新品”。
當時佩囊因佩戴者性別的不同,材質也有所不同。一種用皮革制成,專用于男性;還有一種專用于女性,是用絲錦制成。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出現了以皮革制成的佩囊,稱之為鞶囊。
新疆鄯善蘇巴什古墓出土的佩囊
秦漢官員的“另類標簽”
秦漢時期,包包徹底玩出了新花樣!朝廷要求官員們在衣袍外佩掛組綬。組是官印上的一條帶子,綬是一種長條形的絲質帶子,用以蓋住裝印的囊,那時的人們將它系在腹前或是腰側。
朝廷以綬的色彩來標識官員身份的高低,官員們佩戴的“綬囊”成了行走的“官職說明書”——不同顏色、質地的綬帶搭配相應的綬囊,就像現在的工牌,一看就知道你是幾品大員。而文人墨客們則偏愛“書囊”,裝滿筆墨紙硯和竹簡,走哪兒都透著一股儒雅氣質,妥妥的古代“文藝青年標配”。
東漢 羅布泊樓蘭遺址出土的彩繡云紋香囊
西漢 馬王堆熏囊
盛世唐宋的“身份認證”
到了開放包容的唐宋,包包迎來高光時刻!唐代官員的身份證明制成鯉魚形,稱為魚符。魚符都會配個魚袋,使用時系佩在腰間。用金子裝飾并盛放金質魚符的魚袋,稱為“金魚袋”。
唐代女性則流行把香囊、荷包掛在“披帛”上,走起路來環佩叮當,氛圍感直接拉滿;宋代的“魚袋”更是火出圈,雖然只是個空袋子,但它不僅是官員出入宮廷的“門禁卡”,更是身份的象征,堪稱古代版“黑卡會員”。這一時期,刺繡、印染、編織等工藝大爆發,包包從實用品搖身一變,成了行走的藝術品。
南宋 褐色羅地貼繡牡丹蓮花紋荷包
吐魯番巴達木墓地出土的唐西州時期絹手提袋
明清街頭的“浪漫密碼”
明清時期,包包的設計更講究“小心思”。種類更為繁多,如放煙絲的“煙袋”、放扇子的“扇囊”、放掛表的“表帕”等。
明 嵌寶石蓮紋金盒 南京博物館藏
而女性鐘愛的“荷包”,則成了傳情達意的神器。姑娘們親手繡上鴛鴦、并蒂蓮等圖案,送給心上人,就像現在送限定款包包,藏著滿滿的愛意與浪漫。
(圖源網絡,權侵刪)
參考文獻:
[1]王妮.中國西部服飾文化發掘研究——包袋演進與設計[D].西安:西安工程科技學院,2006.
[2]尚民杰:《唐朝的魚符與魚袋》,《文博》,1994 年05期
[3]王雪莉:《淺論唐宋魚袋制度》,《浙江大學學報》,2006年02期
[4]葛承雍 :《中古壁畫與陶塑再現的挎包女性形象》,《故宮博物院院刊》,2020 年第 1 期,第 47-55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