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中的情誼——楊仁山、李瑞清與《松竹、清涼山、玉簪花圖卷》
《松竹、清涼山、玉簪花圖卷》 清代 李瑞清
綾本設色 縱39.5厘米,橫212.5厘米 無錫博物院藏
從“私藏”到“院藏”
2017年9月,無錫楊仁山家族后裔向無錫博物院捐贈了一批珍貴文物,其中包括張大千所繪《三賢圖》、清代李瑞清所繪《松竹、清涼山、玉簪花圖卷》以及楊仁山先生的遺著、手稿、信件、老照片等重要資料。
李瑞清所繪《松竹、清涼山、玉簪花圖卷》一直深藏于楊家,并被家族后人遠攜至美國,觀眾鮮有機會獲睹。2021年12月31日,“此是鄉關——無錫博物院受贈近現代書畫展”在無錫博物院中區三層展廳開幕,此圖得以再次向公眾展出。
楊仁山、李瑞清其人
楊仁山(1856-1932),名道霖,字仁山;原名楷,字端書,江蘇無錫人。光緒十八年(1892)進士,平生追慕古忠孝豪杰,嘗有用世之志。歷官戶部候補主事,廣西柳州知府。民國后曾任熱河實業廳廳長。
張大千繪《三賢圖》
圖中左為李瑞清,居中者為楊仁山,右為曾熙。
李瑞清(1867-1920),字仲霖、仲麟,號雨農、梅庵、梅癡,晚號清道人,江西撫州府臨川縣溫圳鎮人(今屬南昌市進賢縣)。出身于世代書香之家,1895年進士,歷任翰林院吉士、江寧提學、江蘇布政使、兩江師范學堂監督、南京學使。其書法,上追周秦,博宗漢魏,各體偕備,尤工篆隸。
《松竹、清涼山、玉簪花圖卷》
此圖系李瑞清為楊仁山所繪,分三段:第一段水墨松竹,松干略施淡赭,題詩一首:“孤根閟幽姿(巖點去),群卉自榮萎。霜霰生素空,高巖聳寒翠。”第二段設色山水,款云:“薄暮雨后,望清涼諸山。暝色四合,眾綠為煙。以清湘老人法寫出,共看之。阿梅。”第三段水墨玉簪一枝,款云:“八大山人寫玉簪極草草,中用筆均隱秀。徐青藤下筆過肆,不善學之便成江湖游士耳。”卷末再題云:“仁山八哥來游江南,旬日即行,出此索畫,寫此以為別后相思之資。弟瑞清。”
《松竹、清涼山、玉簪花圖卷》
君子之交三十載
1911年李瑞清與楊仁山在京城相聚,返江寧前夕,李瑞清為楊仁山書魏碑中堂(上海朵云軒藏),跋云:“仁山哥不相見者七年矣。世變日亟,國步艱難,相對歔欷,不獨有老大之感也。”
1911年農歷七月二十七日,李瑞清從北京出發回金陵。而十月十二日江寧城破之前,楊仁山曾在江寧住過幾天。曾熙題跋稱“時仁山繇都南下,阿楳亦返江寧”,據行程與時間來判斷,二人極有可能是同行,李瑞清到達江寧后,楊仁山特意陪他逗留數日,再繼續返鄉。以楊仁山當時為經營木植公司四處周旋的狀態,能與李瑞清共游江南,登清涼山觀景,雖然停留的時間并不久,亦可見兩人之間的情誼之深。
李瑞清與楊仁山可稱君子之交,1920 年李瑞清病逝時,楊仁山“既痛逝者,亦復自念”,撰聯挽之 :“論交三十載,視我如兄,大節比亭林遺逸儒林同史傳 ;放眼五千年,見危授命,精忠師信國黃冠柴巾兩貞臣”。
此是鄉關——無錫博物院受贈近現代書畫展
主辦單位:無錫博物院
展覽地點:無錫博物院中區三層展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