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名啦!|一月活動早知道
兔年將至,2023年無錫博物院社教活動新春篇即將開啟!“我們的節日”新春特別活動融合中國過年文化習俗、生肖兔元素及時尚熱點,伴你度過愜意的親子時光。“三大課堂”系列活動以不同方式解鎖文博密碼,探秘科學世界,讓我們打開寒假日程list,安排起來,在無錫博物院度過一個精彩非凡的假期吧!
01 PART
三大課堂
文博課堂:“意寄物形祈瑞祥”之植物紋
“紋必寓意,意必吉祥。”吉祥紋飾起始于商周,發展于唐宋,鼎盛于明清。從古至今,中國人對花草樹木就有特殊的喜愛,人們賦予植物美好而豐富的文化意象,形成了極具民族特色和深刻內涵的文化符號。在本次課程中,我們將結合院藏文物,帶領大家認識吉祥紋飾中的“植物花語”。
活動時間:1月7日13:30
活動地點:無錫博物院社教體驗區
活動對象:10周歲以上未成年(額滿為止)
參與方式:點擊官微閱讀原文,進入報名頁面
藝術課堂:陶之夭夭——陶藝創意手作
陶瓷藝術蘊含著深厚的中國傳統文化,它的發展趨勢不可逆轉,本次活動既是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重要途徑又對繼承和發展傳統文化有著積極的意義。
活動時間:1月14日13:30
活動地點:無錫博物院社教體驗區
活動對象:7至12周歲未成年人(額滿為止)
參與方式:點擊官微閱讀原文,進入報名頁面
科學課堂:科技傳承系列課程之指南針
指南針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古代叫司南,由司南、羅盤和磁針構成。指南針的主要組成部分是一根裝在軸上的磁針,磁針在天然地磁場的作用下可以自由轉動并保持在磁子午線的切線方向上,磁針的南極指向地理南極(磁場北極),利用這一性能可以辨別方向,常用于航海、大地測量等方面。通過這次活動,同學們沿著古人的足跡,了解指南針的精妙之處,動手制作屬于自己的指南針,增強了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活動時間:1月28日13:30
活動地點:無錫博物院社教體驗區
活動對象:7周歲及以上未成年人(額滿為止)
參與方式:點擊官微閱讀原文,進入報名頁面
02 PART
“雛鷹小隊”系列研學實踐活動
課程一:活字墨譜
印刷術是我國四大發明之一,是人類史上的創舉,而銅活字印刷術又以無錫人最為擅長,明代時期的銅活字印刷在富庶的無錫得到發展且享譽世界,直至近日,無錫依然是我國著名的印刷之鄉。本課程通過拓印詩句,深入了解無錫歷史文化,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活動時間:1月13日(周五9:30)、1月31日(周二9:30)
活動地點:無錫博物院負一樓社教體驗區
活動對象:小學四年級至六年級(以小隊形式報名,每小隊不少于4人)
參與方式:電話報名 85727500
課程二:瓷土生輝
選料、制坯、干燥、裝飾、上釉、入窯,古時的工匠們用一雙雙巧手賦予泥土新生。樸實無華的泥土被粉粹重塑筋骨,被烈火灼燒重生,變為瓷器成為載體,從皇家到民間,從東方到西方。一位又一位不曾被史書記錄姓名的工匠捕捉時代審美,用精湛的技藝制作出千姿百態的瓷器,為后世的我們留下了一筆寶貴的文化財富。本課程將從捏、塑、繪等多個角度,帶領青少年學生體會陶瓷藝術的魅力。
活動時間:1月17日(周二9:30)
活動地點:無錫博物院負一樓社教體驗區
活動對象:小學一年級至三年級(以小隊形式報名,每小隊不少于4人)
參與方式:電話報名 85727500
課程三:植物扎染
本草之道是千百年來中國人的智慧積累,古時候還沒有化學物質染色,人們就用身邊的植物、礦物或是昆蟲來染色。植物花果的根、莖、葉、皮都可以用溫水浸漬來提取染液。現在大家把這種植物染色稱之為“草木染”,也叫“扎染”。本課程我們將館藏文物與傳統技術融合,同學們以智慧提煉文物元素進行藝術扎染。
活動時間:1月18日(周三9:30)
活動地點:無錫博物院負一樓社教體驗區
活動對象:初中(以小隊形式報名,每小隊不少于4人)
參與方式:電話報名 85727500
課程四:“塑”說無錫
惠山泥人2006年入選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是名副其實的無錫傳統文化的象征,更是中國傳統手工藝的杰出代表。本次活動基于對傳承傳統文化歷史、開發地域文化藝術、弘揚優秀民間藝術的責任感,依托院內常設展覽《泥塑雅韻——惠山泥人》,向大家介紹泥塑的淵源、惠山泥人的原料、彩繪特征和制作流程等等,讓更多的青少年了解泥人藝術創作,真正理解傳統文化精髓。
活動時間:1月19日(周四9:30)
活動地點:無錫博物院負一樓社教體驗區
活動對象:小學一年級至三年級(以小隊形式報名,每小隊不少于4人)
參與方式:電話報名 85727500
03 PART
“吳地文明”系列AR課程
課程一:王者的榮耀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在春秋戰國這個兵戈相見的年代,擁有一把紋飾巧致、切金斷玉的青銅寶劍,是每個上位者的榮耀。今天,就讓我們坐上AR的“時光機”,探尋一把王者之劍背后的故事。
活動時間:1月13日 (周五13:30)
活動地點:無錫博物院五樓社教體驗區
活動對象:10周歲及以上未成年人(額滿為止)
參與方式:點擊官微閱讀原文,進入報名頁面
課程二:春風一杯酒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在李白的詩句中,“金樽”更多指的是人生理想。而在無錫博物院,也收藏著一只黃金酒杯。今天,就讓我們坐上AR的“時光機”,一窺元代江南人家的富庶生活。
活動時間:1月17日 (周二13:30)
活動地點:無錫博物院五樓社教體驗區
活動對象:10周歲及以上未成年人(額滿為止)
參與方式:點擊官微閱讀原文,進入報名頁面
課程三:宋人風雅事
如果能穿越回到歷史上的一個朝代,恐怕許多人會選擇回到宋代。那是一個崇尚風雅、追求生活情趣的朝代,焚香、插花、煮茶、掛畫……他們把日常生活過得詩意而悠閑。今天,就讓我們坐上AR的“時光機”,來一場宋代的“穿越之旅”!
活動時間:1月18日 (周三13:30)
活動地點:無錫博物院五樓社教體驗區
活動對象:10周歲及以上未成年人(額滿為止)
參與方式:點擊官微閱讀原文,進入報名頁面
課程四:蘇東坡的朋友圈
他是滿腹詩書的詞人,也是筆走龍蛇的書法家,是仕途不順的倒霉蛋,也是宋代最紅美食博主。今天,就讓我們坐上AR的“時光機”,直擊這位北宋斜杠青年和他朋友們的聚會現場。
活動時間:1月19日 (周四13:30)
活動地點:無錫博物院五樓社教體驗區
活動對象:10周歲及以上未成年人(額滿為止)
參與方式:點擊官微閱讀原文,進入報名頁面
課程五:“勾”“搭”之連
皮帶是我們生活中的常見物品,古人的寬袍大袖自然更是需要一條“皮帶”來勾勒身材,方便行動。因此,用于扣接腰帶的帶扣就應運而生。今天,就讓我們坐上AR的“時光機”,一起來探究這一勾一搭之間,到底藏著什么樣的秘密呢?
活動時間:1月31日 (周二13:30)
活動地點:無錫博物院五樓社教體驗區
活動對象:10周歲及以上未成年人(額滿為止)
參與方式:點擊官微閱讀原文,進入報名頁面
04 PART
我們的節日
印福納吉——非遺雕版印刷體驗活動
貼年畫是中國春節傳統習俗中的一項重要活動,木版年畫,首先要有雕版印刷。我國的雕版印刷技藝興于唐,盛于宋,源遠流長。今天,無錫博物院以“印福納吉——雕版印刷體驗活動”的形式,帶領大家共同體驗雕版印刷技術,印福虎、納吉祥,在拓與印間體味濃厚的春節氛圍,學習傳統文化知識。
活動時間:1月22日(年初一)13:30
活動地點:無錫博物院一樓大廳
活動對象:社會公眾(額滿為止)
參與方式:現場參與
玉兔迎春——非遺剪紙體驗
剪紙,又叫刻紙,是中華民族最古老的民間藝術之一。剪紙最初起源于古人祭祖祈神的活動,慢慢演變成過年特有的風俗習慣。本次活動,我們將帶領學生一起學習這一項古老的民間藝術,用紅紙剪出一只憨態可掬的小兔,在實踐中感受節日氛圍,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
活動時間:1月23日(年初二)13:30
活動地點:無錫博物院一樓大廳
活動對象:親子家庭(額滿為止)
參與方式:點擊官微閱讀原文,進入報名頁面
瑞兔呈祥——羊毛氈掛飾制作體驗活動
羊毛氈是人類歷史記載中最古老的織品形式,一團羊毛、一根細針,只要有耐心,就可以創造出一個別致的裝飾品。大年初三,讓我們靜下心來,放慢生活的節奏,用羊毛氈做一個兔寶寶帶回家,將新的一年的美好生活裝點的更加出彩。
活動時間:1月24日(年初三)13:30
活動地點:無錫博物院一樓大廳
活動對象:親子家庭(額滿為止)
參與方式:點擊官微閱讀原文,進入報名頁面
吉祥紅包樹——新年領祝福紅包活動
春節期間,我院為觀眾準備了掛滿紅包的智慧樹,觀眾只需要關注無錫博物院微信公眾號,便可從樹上“摘”下您的專屬紅包,幸運觀眾還可以抽到“驚喜”紅包,領取無錫博物院文創紀念品。
活動時間:1月22日-1月24日(年初一至年初三)
活動地點:無錫博物院一樓大廳
活動對象:社會公眾
參與方式:現場參與
慶舞良宵——DIY舞獅制作
舞獅是我國優秀的傳統民俗舞蹈藝術,古時又被稱為“太平樂”。表演者在鼓樂的伴奏中扮作獅子舞蹈跳躍,作出各種形態動作,以圖喜慶與吉祥。大年初四,無錫博物院舉辦“慶舞良宵——DIY舞獅制作”活動,讓孩子們通過自己的雙手制作出“舞獅”這個吉祥瑞物,在動手體驗的過程中繼承與發揚優秀傳統文化。
活動時間:1月25日(年初四)13:30
活動地點:無錫博物院一樓大廳
活動對象:親子家庭(額滿為止)
參與方式:點擊官微閱讀原文,進入報名頁面
非遺的藝術—民間工藝大師表演秀
中華文化延續著我們國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脈,既需要薪火相傳、代代守護,也需要與時俱進、推陳出新。在一年一度的大年初五非遺展覽日中,無錫博物院將紫砂、泥人、錫繡等領域的非遺大師們請到了現場,展示非遺手藝,讓廣大市民從中體會和感受到傳統文化之美。
活動時間:1月26日(年初五)9:30-15:30
活動地點:無錫博物院一樓大廳
活動對象:社會公眾
參與方式:現場參與
“包”你出彩——文創帆布包手繪活動
“紋必寓意,意必吉祥。”吉祥紋飾起始于商周,發展于唐宋,鼎盛于明清。花草樹木、奇珍異獸,都被人們賦予了美好而豐富的文化意象,形成了極具民族特色和深刻內涵的文化符號。本次活動以帆布包為載體,邀請大家加入自己的創意,用自己獨有的色彩與造型來創造寓意吉祥的圖案,表達對新一年的期許。
活動時間:1月27日(年初六)13:30
活動地點:無錫博物院一樓大廳
活動對象:親子家庭(額滿為止)
參與方式:點擊官微閱讀原文,進入報名頁面
05 PART
冬令營
妙筆生花——文物主題3D打印
3D打印技術在近年來發展迅猛,今天的3D打印,已經完成了從服裝到筆記本電腦、從汽車到無人機、從人體器官到制藥各個領域的覆蓋。本次活動我們將結合錫博特展“來試人間第二泉”,帶領同學們在了解茶文化的時間,接觸、感知3d打印這一新興科技,并將3d打印與竹爐等文物相結合,讓學生們畫出形態各異的文物展品,一起來做“神筆馬良”,從不同角度觀察世界,了解歷史。
活動時間:1月15日9:30-15:30
活動地點:無錫博物院五樓社教體驗區
活動對象:10周歲以上青少年(額滿為止)
參與方式:點擊官微閱讀原文,進入報名頁面
06 PART
科普劇《蘋果的奇妙旅行》
民以食為天,健康的生活離不開合理的飲食,那你知道人體是怎么吸收食物營養的嗎?本次科普劇,我們將跟隨小蘋果一起了解神奇的消化系統。我們將經歷身體最堅硬的器官牙齒,有再生能力超強的胃,和蜿蜒曲折的腸道,最終被排泄這一段神奇的旅程。
活動時間:1月7日、1月14日、1月28日 14:00
活動地點:無錫博物院一樓大廳
活動對象:社會公眾
參與方式:現場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