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贊新時代,文化惠萬民——“錫博走基層”成效顯著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為大力營造禮贊新中國、奮進新時代的深厚氛圍,也為提升無錫博物院公共文化服務能力,讓科學文化成果更多地惠及廣大人民群眾。我院秉承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宗旨,以“禮贊新時代,文化惠萬民”為主題,在對觀眾“請進來”觀展的同時,積極實施“走出去”的服務手段,拓展服務內容、增加服務對象、延伸服務距離。今年,我院將流動展覽、公益講座和科普互動體驗送至各學校、社區、工廠以及福利機構等,受眾人數達萬人以上。
一、流動展覽走基層
我院將《血與火的城市記憶——無錫革命簡史》和《無錫黨史人物風范展》送進殘疾人之家、華亭社區、春江花園社區、宏大紡織機械專件有限公司等,旨在緬懷革命先烈、弘揚革命精神、傳承紅色基因,激發愛國熱情。
展覽通過詳實的史料記載和珍貴的歷史照片,真實展現了無錫市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艱難曲折歷程,生動再現五四運動直至無錫解放的壯麗歷史畫卷。無錫杰出的革命先驅們為解放事業拋頭顱、灑熱血,立下了不朽的功勛。
企業職工為一個個鮮活的革命先驅事跡所震撼
殘疾人之家的學員手捧小國旗,觀看革命烈士的事跡,聆聽著工作人員的介紹,仿佛置身于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感受到了許多烈士身先士卒,留芳不留名的偉大情操。肢體殘疾學員孫建群表示:“這次展出,確實是給我們上了一堂實實在在的愛國主義課,我們將更加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克服當前困難,樹立起革命的樂觀主義精神,并對今后的生活充滿信心。”
二、公益講座走基層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讓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為貫徹指示,我院組織優秀講解員深入基層,舉辦了《錫博寶藏》《追憶革命先輩》《悠悠古運河》等講座。
博物館走出去,進基層,講歷史,頌先烈,讓社會公眾能隨時隨地享受歷史文化的熏陶,堅定文化自信,進而充分發揮博物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作用。
講座老師精心挑選館藏文物,吳王僚劍、春水玉帶飾、清雍正青花纏枝蓮紋梅瓶……通過對紋飾、創作手法、時代特征等方面的介紹,讓衛校學生穿越時空與文物對話,感知文物魅力。
講座老師利用多媒體、故事片段等形式,向廣豐中學學生講述無錫概況、京杭大運河歷史、無錫段大運河的具體情況以及古運河帶來的無錫交通的變化與民族工商業的發展。
講座老師將博物館文化與精神帶到監獄服刑人員身邊。憶往昔,講述英烈事跡,緬懷英烈精神。
三、科普展品走基層
我院圍繞“綠色科普行,暢想科技夢”的主題,將科普展品送進南長街小學、花園實驗小學、華萊塢、春江花園社區、春星社區等。“雅各布天梯”中的神秘電弧,“蛇形擺”的擺動規律,“肉眼可及的“聲駐波”、從聲、光、電等角度出發,將科學原理用極具有趣味性的流動展品和展板的形式生動地為廣大市民展現。
小少先隊員們與鯊魚進行緊張的“對峙”中,男孩子們躍躍欲試,測試自己的反應速度
輔導員老師在為大家演示“畫五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