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回顧|“融——無錫近現代商業美術100 ”特展、citywalk公教活動同步啟幕
特展揭幕
12月9日下午, “融——無錫近現代商業美術100 ”特展開幕式與“融?重見錫城——走讀工商舊址citywalk”公教活動同步舉辦。周懷民藏畫館與無錫中國民族工商業博物館兩場活動聯袂登場。
在周懷民藏畫館,無錫文博歷史與美術設計方面的專家代表齊聚一堂。無錫博物院院長榮駿炎、無錫市圖書館副館長許蕾、無錫市收藏家協會會長陳瑞農、江南大學設計學院原副院長王安霞等嘉賓以對談沙龍的形式,共同參與、見證了“融——無錫近現代商業美術 100 ”特展的開幕。
榮駿炎院長在開幕詞中著重提到:“對于無錫歷史進程而言,正是由于工商業的引領,美術設計才更加具備了社會功能。像本次展覽所介紹的‘兵船’商標一樣,由于其在中國商標注冊史上的先驅地位,又被疊加了特殊的象征意義。只有結合歷史語境和社會語境,在生活文化的整體框架中,我們才能夠完整全面地認識和理解工商業與美術設計的互相作用。”
許蕾副館長在發言中說:“這個展覽的主題是‘融’,是無錫工商業中西融合的融,是商業藝術與生活融合的融,同時也是新時代倡導的融合式發展的融。通過這個展覽,更多館藏典籍里的文字和圖片活了起來,進一步讓大眾感知無錫地域文化的魅力。”
嘉賓們一致認為,以展覽的主題“融”字為靈感。無錫現有的文化單位應繼續增強深度交流互促,強強聯手,互通有無,開拓融合共贏新局面。
嘉賓們為展覽揭幕
與此同時,無錫中國民族工商業博物館內,特展專題公教“融?重見錫城——走讀工商業舊址”citywalk活動,在這塊昔日榮氏工業舊址迎來了首批“城市體驗官”,進行了一場別樣的人文探尋之旅。體驗官們沿路打卡了茂新面粉廠舊址、振新紗廠舊址、申新三廠舊址,并親身體驗了商標設計的過程,打開了不一樣的錫城檔案。
重見錫城?人文之旅
01.茂新面粉廠舊址
茂新面粉廠是民族工商業先驅榮宗敬、榮德生等于20世紀初籌資創辦的,是榮氏家族創辦最早的企業,生產的“兵船牌”面粉當時享譽全國,還曾遠銷英、法等國及南洋各地。在此原址成立的無錫中國民族工商業博物館為無錫首個由工業遺產修繕而成的博物館,在這里,講解員薛錦帶領大家認識了近百年前的面粉、紡織等各類工業設備,并著重介紹了無錫近代民族工商業的發展歷史。
實地感受無錫民族工業初創時的繁榮盛況后,大家來到公教區學習中國商標注冊史上第一號商標“兵船”的誕生以及榮氏申新廠“人鐘”“千瓣蓮”商標的設計理念,小朋友們化身小小設計師,創造出了由自己代言的“新兵船”形象。
02.振新紗廠舊址
走出博物館后,講師帶領大家來到了梁溪河與環城河的交匯之處,行走在無錫傳統概念的城中邊緣,分析將工業廠房安置在水系附近的原因,也讓大家通過腳步的丈量,對老無錫龜背城的城緣有了新的感知。
振新紗廠位于茂新面粉廠東側,是無錫近代史上第二家大型棉紡企業,也是我國華商紗廠中最早自備發電的工廠。而今,煥新開街的“紗倉1907”生活休閑街區保留了原本的煙囪和部分廠房,在全新的樂園、餐飲等公共空間中,講師帶領大家找到了紗廠老照片的同一角度,穿越錫城古今。
03.申新三廠舊址
在集資創辦振新,申新一、二紡織廠之后,榮宗敬、榮德生又籌建申新第三紡織廠,購買了當時英國、美國制造的先進紡織機械設備,時為內地紡織業中設備最先進、規模最大的一家紡織廠。而西水東商業街,就坐落在這片榮氏工業遺址之上,跟隨著講師的腳步,大家深入了解了城市更新項目中如何平衡經濟效益與文化傳承,學習無錫如何留住歷史記憶的“錫式方法”。
隨著時代的浪潮拍過,我們看著這些舊址改造和煙囪的保留,可以穿越回歷史,看到曾經的輝煌和波瀾壯闊,歷史總是蒙著一層薄薄的灰層,等著我們拂去迷塵,深入其中,一探究竟。
——來自活動參與者陸陸
喚醒城市記憶
當城市遺址的滄桑美感遇上大時代的集體懷舊狂歡,作為民族工商業的重要發祥地,無錫已然發展成為一個充滿活力的工業和商貿樞紐。而當百年前的故事以重返現場的方式展現在人們眼前,當崇德厚生、實業報國的錫商精神被代代傳承,當這座城曾被忽視的文化基因被用心延續,重見錫城之眼才會真正被打開。
【展覽時間】2023年12月8日至2024年2月28日
【展覽地點】周懷民藏畫館一層臨展廳(運河公園A區23號)
【主辦單位】無錫博物院
【承辦單位】周懷民藏畫館
【協辦單位】無錫市圖書館、江南大學設計學院、無錫市收藏家協會
周懷民藏畫館位置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