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寶藏之十一】元”鄧萬四郎“款連生貴子紋高足金杯:又貴又美的黃金杯,傳說中的金樽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李白詩中提到的金樽,更多只是對美好生活的想象。但在無錫博物院,就有這樣一只“金樽”,揭示了元代江南人富庶的生活,以及當時極為精致的手工藝制作水平。
元代“連生貴子”紋高足金杯,它的主人是誰?又如何成為無錫博物院的藏品?
本期無錫寶藏講述嘉賓,是無錫市公安局政治部教育訓練處民警張昳晗。
視頻: https://v.qq.com/x/page/x0785jvh3zt.html
無錫博物院收藏的元代“連生貴子”紋高足金杯,是國家一級文物。此杯高8.6厘米,口徑8.6厘米,足徑4.6厘米,重120.8克,侈口,圜底,深腹,高圈足呈喇叭狀外撇,杯身與圈足經焊接相連,造型輕巧秀麗,和元、明時期瓷器中的高足杯造型一致。
金杯口沿內側和圈足底邊各鏨刻有一圈卷云紋,杯心中央用細勁流暢的陰線鏨刻出十分精美的“連生貴子”圖案:一個男童身著交領窄袖短衫,下穿寬松長褲,手持折枝蓮荷,正在嬉戲玩耍,周圍飾有團狀的蓮花。童子面相清秀,活潑可愛,為典型的宋代風格。
在金杯口沿外側有銘文“鄧萬四郎”的落款,因此這是一件有明確的制作商鋪款識的器物,十分難得,對當時的金銀器匠作研究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從用途來說,這件高足金杯應該和同樣造型的瓷杯一樣,是一件飲酒器,具有實用價值。
“連生貴子”是中國古代傳統的吉祥圖案,一般用蓮荷、笙和童子組成。“蓮”和“連”同音,“笙”和“生”同音,寓意連續生下活潑可愛的兒子,寄托著人們對生活的美好愿望。因此,此金杯可作為我國傳統民俗研究的重要資料。
這件高足金杯,1960年4月出土于無錫市南郊雪浪鄉軍嶂山堯歌里元代錢裕夫婦合葬墓。根據墓志銘記載,墓主人錢裕生于南宋淳祐七年(1247),卒于元延祐七年(1320),葬于元至治元年(1321),是五代十國時期吳越王錢鏐的后裔,也是當時一位極有影響的地方豪紳。這件寓意吉祥的“連生貴子”高足金杯,應是墓主人生前所鐘愛之物。
金銀器在我國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是中國工藝美術的重要門類之一。從物理性能來說,金不怕氧化,不易生銹,不溶于酸堿,延展性較強,是一種非常寶貴的制作原料。金器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留下了為數眾多的優秀作品,深受人們的喜愛和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