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 與古為新 ——2020年“5.19中國旅游日”博物館奇妙夜
無錫,被譽為“太湖明珠 江南盛地”,人文勝跡滿載歷史,一磚一瓦融入文化,山山水水皆有故事。
無錫博物院作為4A級旅游景區,融人文景觀和歷史文化為一體,通過不斷創新實踐,努力推動文化和旅游高水平融合、高質量發展。5月19日是“中國旅游日”,無錫博物院將通過“文博 旅游”的新形式,發布“行走”系列研學旅行線路,推出“醉美無錫”民樂會,舉辦“蟹眼湯煎瀉玉泉”特色教育展示活動,更好的將文化和旅游進行深度融合,讓詩與遠方同在,萬卷書與萬里路并行。
活動繽紛來襲
一“來自策展人的詮釋”策展人專場講解直播
時間:5月19日 18:40
地點:無錫博物院中區二層展廳
活動內容:邀請原創展覽《與古為新——錫博2020藝術新空間特展》策展人為觀眾介紹展覽的總體情況和策展背景以及藝術家們不為人知的創作歷程。
二“行走”系列研學旅行路線發布
時間:5月19日 19:00-19:15
地點:無錫博物院一樓大廳
主要內容:為提升博物院教育質量,豐富研學旅行內容,無錫博物院將院藏文物和展項,結合無錫地方文化,以“文旅融合”為主旨,緊扣時代脈搏,推出無錫博物院“行走”系列研學旅行項目,帶領大家尋找文物的足跡,講述文物背后的歷史與故事,讓“學”走進旅游景區,讓“游”深入教學中,在博物館教育與研學中形成良好示范。
研學路線一
主題:吳地文明之《苔痕樹影圖》
線路:無錫博物院——倪瓚故居——黿頭渚
本線路以倪瓚晚年的作品無錫博物院館藏國家一級文物《苔痕樹影圖》為主題,從其所處的時代背景、性格特點、藝術追求和繪畫技法等多個角度為學生介紹倪瓚的藝術特征,其創作主題和繪畫特征展現了無錫太湖的歷史風貌,畫家將內在精神與藝術表達相結合,創作出其獨特的太湖山水景致。去無錫黿頭渚觀賞太湖景色來對倪瓚的筆下的太湖景色進行實地比較,對倪瓚一河兩岸式的構圖、石頭的皴法,和意境的表達上有更深的理解。
活動對象:初中及以上未成年人
研學路線二
主題:吳地文明之文人雅事
線路:無錫博物院——東林書院——寄暢園——萬卷樓 ——竹爐山房
本線路結合無錫博物院展項,踏尋無錫歷史上文人墨客、政治家等等具有一定影響力的文人曾經活動或者居住的地方,帶領大家感受古人的精神世界。
活動對象:不限
研學線路三
主題:吳地文明之泥塑雅韻
線路:無錫博物院——泥人博物館——泥人研究所——大師工作室
巧手為泥,一抔土,一雙手,塑就泥人傳奇。地處中國大運河之畔的無錫惠山泥人,相傳已有400年的歷史。惠山泥人以其造型飽滿,線條流暢,色彩鮮艷,形態簡練而蜚聲中外,其精湛的工藝技巧和完美的藝術造型,凝聚了古代漢族勞動人民智慧和藝術的結晶。本線路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讓同學們深入了解惠山泥人。
活動對象:7—10周歲未成年人
研學線路四
主題:吳地文明之南朝四百八十寺
線路:江陰乾明廣福禪寺——南禪寺——惠山古寺——廣福寺——祥符禪寺
本線路結合無錫博物院展項,以無錫古寺為主題,走訪無錫著名的寺廟景區,從學術的角度出發,對無錫佛教發展的歷史以及教義的沿革等等相關知識,對我們無錫相關的歷史、文化、美術等知識的研究有相當的意義。
活動對象:成年人
三“醉美無錫”民樂會
時間:5月19日19:15—20:00
地點:無錫博物院一樓大廳
主要內容:碧波蕩漾太湖水,悠悠流淌古運河。無錫是一個有著江南水鄉獨特氣韻的城市。本場民樂會以“無錫十八景”為主題,結合民族樂器演奏等表演形式以古琴、二胡、古箏等民族器樂以獨奏、合奏等形式等專業匯報節目為主,以個人的聲樂、合唱節目為輔,內容高雅健康,展現無錫湖山水美好風光和墨香書韻的人文積淀。
主要節目
01 辛燕紅,古琴《梅花三弄》
02 劉一,笛子獨奏,《秋湖月夜》
03 陳可,古箏獨奏
04 仲迅,二胡獨奏,《二泉映月》
05 胡琦文,獨唱《醉美無錫景》
06 辛燕紅,古琴《小園香徑獨徘徊》
四 特色教育活動“蟹眼湯煎瀉玉泉”現場展示
時間:5月19日 19:45—20:20
地點:無錫博物院一樓社交體驗中心
活動內容: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其中,茶在中國已不僅僅是一種飲料,它在漫長的歷史浸潤中更成為了一種文化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粗茶淡飯”您別介意、“以茶代酒”略表心意、“酒后茶余”聊聊天地,“人走茶涼”您要淡定等等等等。而當我們追本溯源究“茶”如何由一種植物變為一種飲品一類文化時,撲面而來的是歷朝歷代各式各樣的吃茶方式與茶具、是不同時代文人墨客的吟詩頌文、是綿延千年的茶肆文化、是宗教政治經濟哲學的人文交錯,包羅萬千。本活動將介紹各朝不同的制茶與飲茶方式,在茶藝師的指導下掌握現代茶藝中綠茶的沖泡品飲方式,領略現代茶藝的魅力。
5.19中國旅游日
錫博奇妙夜期待你的到來
FM梁溪之聲樂欣全程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