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方法、新公眾”——無錫博物院開展系列活動迎接“5.18國際博物館日”
2018年5月18日,是第42個國際博物館日,今年的主題是“超級鏈接的博物館:新方法、新公眾”。無錫博物院也在當天特別舉辦了“共建文化橋梁 豐富精神家園”非遺大師親臨現場、惠民義務鑒定、“館校合作”項目走進沁園小學等系列主題活動。
活動一:共建文化橋梁 豐富精神家園——5?18“國際博物館日”特別活動
博物館所能夠發揮的作用不僅在于博物館個體,更在于博物館所創造的各種聯系——博物館是當地社區、文化景觀和自然環境中無法分離的重要組成部分。無錫博物院黨總支書記肖煒提到,面向全體社會成員的各類博物館教育活動也是一種重要而有效的博物館闡釋方式。
無錫博物院黨總支書記肖煒為特聘導師頒發聘書(左起:無錫博物院黨總支書記肖煒、惠山泥人第七代傳承人龔琦、精微繡大師趙紅育、留青竹刻傳承人喬錦洪、惠山泥人代表性傳承人王南仙、惠山泥人研究所所長趙建高、宜興紫砂藝術大師吳芳娣、“雙契軒”竹刻世家第四代傳人喬瑜)
近年來,無錫博物院的教育活動時時創新,形成了一個又一個兼顧趣味性和地方特色的品牌教育活動。為了給廣大觀眾朋友帶來專業級的教育服務,我院特聘請無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與中青年藝術家們作為錫博各項教育活動的特聘導師和藝術指導,進一步推動我院社教工作的發展,共同建設我們的精神家園。
活動現場
活動現場
活動二:5?18國際博物館日無錫博物院惠民義務鑒定
5月18日下午2:00,在無錫博物院一樓大廳開展了一年一度的惠民義務鑒定活動。活動現場由無錫博物院的專家們坐鎮把關,現場人頭攢動,各位收藏愛好者紛紛帶著自己的寶貝前來“鑒寶”。
惠民義務鑒定現場
惠民義務鑒定現場
鑒定物件主要以書畫、瓷器、玉器、雜項為主,惠民義務鑒定活動是對收藏知識的一次普及,利民便民的同時,也給收藏愛好者們提供了一個溝通交流的平臺。
活動三:無錫博物院“館校合作”項目走進沁園小學
“國際博物館日”這天,無錫博物院“館校合作”項目走進沁園小學,為全校師生帶來了一場“錫博寶藏”系列課程。課程內容涵蓋無錫博物院所藏各類文物的代表精品:吳王僚劍、春水玉帶飾、元趙孟頫《臨蘭亭序》等六件鎮館之寶,介紹了這六件瑰寶的前世今生、制作技巧,用文物背后的動人故事引導學生領略家鄉無錫獨有的文化底蘊和燦爛文明。活動結束后同學們紛紛表達了對傳承家鄉文化、爭做錫城小主人的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