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元!玩轉集成電路體驗館
小到幾納米的線條、多達數億的電子元件,如何集成到指甲蓋大小芯片中?手機、電視、汽車……日常生活中,集成電路如何起到“指揮中心”的作用?
“5.18”國際博物館日,無錫博物院內1600平方米、總投資逾1000萬元的集成電路體驗館正式開館迎客。展廳內設置了序廳、微電子產業鏈區、微電子發展歷史區、微電子多媒體應用區、智能交通體驗區、智能家居體驗區、宇航及信息安全體驗區、未來微電子發展預測區、無錫微電子產業區等八大展區,通過環幕影院、三維立體、幻影成像、互動感應等高科技手段,趣味化、實物化為公眾打開探究集成電路奧秘的窗口。
據悉,體驗館開放期間,參觀票價10元,學生半價。
天價硅棒沙粒變
進入展館,在來賓識別登記系統屏上寫下名字,獲得印有自己名字的入場卡。和門口美女機器人握下手,打個招呼,就會來到一個奇異的“金字塔”前。透過它,可以看到從最開始的沙子到最后形成的集成電路電子產品全過程。原來,濃縮著成千上萬個元器件和線路的各種集成電路都是由一粒粒沙子經過加工、提純、精煉、切割而成。不起眼的沙子可以變成價值數十萬元的硅棒!
風淋室打造“一塵不染”
在芯片工廠三維顯像實景模型中,觀眾可以看到三維投影的“工作人員”穿著防塵隔離服裝,忙碌在生產線上。觀眾不用走進工廠,就能了解集成電路的真實產生環境。一旁還有一個風淋室,在集成電路生產過程中,車間對潔凈度要求很高,所以每個進入車間的人員必須確保自己無塵。
在風淋室內,觀眾可以體驗被“沖洗”的感覺。
趣味機器人逗樂觀眾
體驗館內可隨時遇見機器人,或是栩栩如真人,硅膠材質帶有溫度。或是超前衛設計,反應敏捷有趣。在第二展區,有個圓頭圓腦的機器人,觀眾可以通過一個話筒,指揮它前進后退、轉圈以及對話。機器人對基本的問候沒有問題,有的回答還會把觀眾逗得哈哈大笑,比如問它,你多大了?它會很誠實地說:“其實,我才滿月。
” 智能卡“智商”高
集成電路在電子設備中就好比是人體的大腦,可以記憶、運算、控制完成各種信息的處理。隨著集成電路技術的飛速發展,芯片的應用從“手機”到“住宅”,從“超市”到“銀行”,從“上網”到“餐飲”,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體現了“芯片”的無處不在。
體驗館內設有一個智能卡操作體驗系統,除了身份識別還能作為支付工具,比如拿一張卡在上面刷一下,就會有麥當勞優惠券、福利彩票等兌換券“吐”出來。這個系統可以被應用到交通、金融、旅游、通信、醫療衛生等行業。
有“眼睛”的汽車
汽車,也離不開集成電路的“武裝”。在智能汽車臨場仿真體驗區,一輛用“標志206CC”改裝的智能汽車可自動啟動、加速、剎車,還可自動繞開路上的障礙物.智能汽車的右前方,裝有兩部電視攝像機,就是它的“眼睛”,在汽車行駛時,不斷地掃描車前方的道路景物,形成實物的影像。智能汽車的“腳”,就是控制它行駛的轉向器、制動器等等,根據微型計算機下的命令來控制操縱汽車的。
家居生活的“隱形管家”
未來的居家生活將會這樣?不久的將來,人們可以從家務中解脫出來,一切家電都可以在一位隱形管家的指揮下工作。實現這一切,都將歸功于集成電路的發展和應用。
集成電路體驗館內的智能家居體驗區,充滿各種各樣的互動應用。觀眾可以通過撥打“手機”,遠程控制打開“家里”的電器。比如按一下健,水龍頭會自己放水,再按一下,櫥柜會打開。智能體檢器還可隨時測出你的身高、體重和血壓等健康狀況。
虹膜、人臉識別勝過指紋
借助集成電路技術的發展,虹膜、面部等識別技術由科技幻想走入了人們的生活。在體驗館,觀眾可以嘗試虹膜識別,利用人眼睛虹膜的個體差異的獨特性和幾乎終身不變的穩定性來進行身份識別,再配合人臉識別系統,觀眾可以現場留照片,儲存到體驗館資料庫,下次再來時很容易查到自己的資料。
此外,在“無錫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展區內,觀眾還能了解到近年來無錫集成電路產業集群情況:目前,無錫已形成了以海力士—恒憶半導體、上華科技、華潤微電子等企業在內的集成電路產業集群,擁有IC企業總數逾100家,從業人員2.5萬人。初步形成了包括IC研發設計、芯片設計、封裝測試和外延片、專用化學品等在內的完整產業鏈,在業內占有重要地位。
無錫商報記者/周茗芳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