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博物院新征集到民國時期 “申新第三紡織廠”石碑
無錫博物院征編部于疫情防控期間接到熱心市民提供文物線索,后經多方走訪調查,于西門外夾城里拆遷現場搶救出民國時期“申新第三紡織廠”石碑一塊,該碑高1.32米、寬0.34米,厚0.13米,楷書字體,金山石質地。這塊廠碑的新發現為確定申新三廠廠址方位提供了直接證據,對研究近代榮氏家族企業具有重要作用。
申新三廠,全稱申新紡織公司第三棉紡廠,是榮宗敬、榮德生兄弟1919年集資于西門太保墩購地122畝籌建、1922年投產的棉紡廠。建廠初期有職工3000余人、布機500臺,生產“人鐘”“人魚”牌紗和“握手”牌棉布等產品,后來該廠不斷發展,成為榮氏昆仲在無錫最大的棉紡企業,也是當時內地規模較大的一家紡織廠。在日軍侵占無錫期間,申新三廠被日軍焚毀,紗錠、發電設備遭到嚴重破壞。抗戰勝利后,申新三廠修建新車間,引入先進生產設備,在新中國成立之初,申新三廠不斷發掘潛力,進入快速發展時期,并于1954年企業實行公私合營后煥發新生,1966年改名為國營無錫市第一棉紡織廠。
時光荏苒、世易滄桑,無錫作為工商名城擁有寶貴的近代民族工商業文化資源,無錫博物院也收藏有紡紗機、棧單、“人鐘”“寶塔”商標、廠房舊照片等有關申新三廠的歷史遺存,新發現的廠碑將與這些珍貴實物一同更為全面詳實的反映無錫申新三廠滄海桑田的發展歷程,更從另一側面直接見證了無錫近代以榮氏家族企業為代表的工商實業的興盛繁榮。
在疫情防控時期,無錫博物院閉館不停工,各項業務工作按照計劃有條不紊的繼續推進,錫博人以實際堅守一線崗位為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作出應有的貢獻。同時在此對熱心市民提供文物線索、迎龍橋街道辦事處為征集工作提供的大力支持表示一并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