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微課|成長漫游:紫韻清流?壺起茶聊①
在時光的長河中,有一種器物,它凝聚著匠心獨運的智慧,承載著千年茶文化的厚重底蘊,那便是紫砂壺。紫砂壺,猶如一位沉默的智者,見證著歲月的流轉,訴說著茶與人生的故事。
明丁云鵬煮茶圖(局部) 無錫博物院藏
紫砂壺的誕生不是偶然,它是中國茶文化發展的必然產物,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在文人與飲茶文化的推動下,不僅使得茶文化提升到一個精神層次,更把紫砂茶器的妙境通過飲茶文化傳播開來,因此說茶文化是紫砂文化的開端,更是延續,紫砂文化與茶文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清 陳鳴遠東陵南瓜壺 南京博物院藏
1.飲茶方式的變遷與紫砂壺的形成
茶文化的興起,飲茶方式的特點,是造成了茶具的不同原因,茶的歷史也是值得我們所追溯的。作為茶飲形式的載體,茶器在茶文化的發展中的演變,有一定影響與推動作用,沒有茶具的發展,就不會有茶文化的大力提高。紫砂壺如何發展成注茶的佳器,還要從飲茶方式的改變開始說起。
飲茶的開端始于漢,盛行于唐。唐朝是飲茶文化繁榮的開始,以煎茶為主,把茶末投入壺中和水一塊煎煮,始蒸焙而研之,謂研膏茶,其后稍為餅樣,故謂之一串。茶餅、茶串必須要用煮茶茶具煎煮,這也是茶的最早藝術品嘗方式。那時品茶的器具使用的是茶碗、茶壺、茶盞等,唐代的茶壺類似瓶狀的,稱為注子。
唐 越窯青釉執壺 故宮博物院藏
到了宋人人們更喜歡點茶藝術,尤好斗茶,亦稱茗戰。斗茶文化的始于唐,盛于宋,宋人的飲茶較之唐人更加細膩和精致,于是宋代的茶具又有了新的面貌,大量的瓷器茶具開始發展起來。
斗茶圖
到了明代,明太祖的一道禁令,使得飲茶方式出現了一個重大變革,延續幾代的團餅茶被散茶所代,就形成了泡茶這種飲茶方式,促進了茶與壺兩者的聯系,一直沿用至今。紫砂茶具也就開始登上歷史舞臺了,紫砂茶壺的出現和流行正迎合了這個趨勢。
明 陳洪綬《隱居十六觀?譜泉》卷局部
2.紫砂壺的歷史淵源
紫砂壺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宋代,那時的紫砂器還處于初創階段,形制較為簡單。隨著時間的推移,紫砂壺在明清時期達到了鼎盛。文人雅士們對紫砂壺的鐘愛,使得它不僅僅是一種茶具,更是一種藝術品。
明代的供春被公認為紫砂壺的鼻祖,他以銀杏樹癭為原型,制作出了獨具特色的樹癭壺。此后,時大彬、陳鳴遠等紫砂巨匠輩出,他們的作品各具風格,工藝精湛,為紫砂壺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供春壺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儲南翔捐贈
供春壺 篆書“供春”款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清代,紫砂壺的制作工藝更加成熟,裝飾手法也更加豐富多樣。曼生十八式的出現,將紫砂壺與文人書法、繪畫、篆刻等藝術形式完美結合,使紫砂壺成為了一種綜合藝術的載體。
參考文獻:
[1]向峰.淺談紫砂茶器的特點[J].江蘇陶 瓷,2016,49(2):27.
[2]牛英杰.紫砂壺設計中的茶文化底蘊之我見[J]. 福建茶葉,2016,38(3):197-198.
圖片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