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山茶會|陸羽與惠山泉的不解之緣
唐開元二十一年(733年),我們故事的主人公當時還是一個小孩,被家人狠心遺棄,后被龍蓋寺住持僧智積禪師在竟陵(湖北天門縣)西門外西湖之濱拾得,并收養。
他掐指一算:“鴻漸于陸,其羽可用為儀,吉。”按此卦義,他自定姓為“陸”,取名“羽”,又以“鴻漸”為字。
陸羽身處佛門凈土,在黃卷青燈、鐘聲“梵音”中學文識字,習誦佛經,重點培養了一項興趣愛好——煮茶,為他今后的茶學事業早早埋下了伏筆。
陸羽雖然其貌不揚,但幽默機智,有趣的靈魂讓他結交了許多朋友,朋友多了自然就能開團旅游了。
他會和友人一起游歷山川,一路之上,逢山駐馬采茶,遇泉下鞍品水,目不暇接,口不暇訪,筆不暇錄,收獲滿滿呀。
他有時深入農家,身披紗巾短褐,腳著蘑鞋,獨行野中,采茶覓泉,評茶品水,這日子過得健康又低碳!
陸羽一生游遍了長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各地,考察搜集了大量第一手的茶葉產制資料,并積累了豐富的品泉鑒水的經驗,撰下《水品》一篇,可惜今已失傳。
全國各地跑,不斷更新山泉水排行榜的陸羽自然不會錯過咱無錫的惠山泉。
惠山泉為唐大歷元年至十二年(766-777)無錫令敬澄所開鑿。相傳,陸羽評定了天下水品二十等,惠山泉被列為天下第二泉。被大V認證過的惠山泉從此搖身一變成爆款,四方茶客聞名而至,來打call的茶友絡繹不絕,場面一度失控,最后有關部門不得不實施每日限流的政策。
元代大書法家趙孟頫專為惠山泉書寫了 “天下第二泉”五個大字,至今仍完好地保存在泉亭后壁上。當時,趙孟頫還吟了一首詩:“南朝古寺惠山泉,裹名來尋第二泉,貪戀君恩當北去,野花啼鳥漫留連。”
陸羽一生嗜茶,精于茶道,被譽為“茶仙”,尊為“茶圣”。他對茶葉有濃厚的興趣,長期實施調查研究,熟悉茶樹栽培、育種和加工技術,并擅長品茗,撰《茶經》三卷,對茶的性狀、品質、產地、種植、采制、烹飲、器具等皆有論述,成為世界上第一部茶葉專著,開啟了一個茶的時代,為世界茶業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